第二节 与好人为伍,不坠入“校园江湖”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帮派”的危害。
2.掌握与好人为伍的要领。
3.培养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与好人为伍的要领。
教学难点:培养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案例回放:
“出来混,迟早要还。”13 岁的晓彤,盗窃时被当场抓获,面对警方审问,他撂下一句冷冰冰的话。据调查,像晓彤这样的“问题少年”在国内不在少数,而且逐年上升。他们通过或松散或严密的组织,制定帮规,建造起属于自己的袖珍的“少年江湖”。
他们大多是在校的初、高中生, 意外地闯入“江湖”,不时地制造麻烦甚至“血雨腥风”,现实行为与年龄和天性极不相符。
为何他们会走上迥异于同龄人的道路? 记者走访了当事人、学校和专家等,探讨其中缘由。
l 在学校,冷暴力逼入“帮派”
除了家庭之外,孩子接触最多的是学校。
据 《报告》显示:未成年犯在学校与同学关系方面, 有30.1%的未成年犯选择“受到歧视”。在受歧视原因中,分别有38.78%和31.86%的未成年犯选择“学习成绩不好”和“家庭贫困”,其次是“同学欺负”与“父母离异”。
l 在家里,缺爱变成“混混”
家庭是青少年活动时间最长、受影响最深的地方, “家庭关系不好和家庭教育不当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研究部部长牛凯总结道。
l 入社会,暴力色情诱导犯罪
“江湖少年”平时的业余生活主要是上网聊天、玩游戏、和“帮派”里的兄弟们一起玩、看电视等。而网络等社会媒介中的暴力、黄色淫秽信息,对他们犯罪起到了明显的诱导作用。
想一想:1.校园里出现“帮派”的原因有哪些?
2.你所在的学校有“校园江湖”现象吗?通过本案例和你所了解的情况,说说“校园江湖”有哪些特征。
二、教学过程
知识与技能:
1.校园里出现“帮派”的原因:
第一、家庭关爱的缺失
第二、学校教育管理中的缺陷
第三、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
少年帮派的独特特征:按照活动地域的不同,少年帮派可分为街头帮派与校园帮派两种,这也是少年帮派的主要划分方法。其中,街头帮派又可分为以少年为主的街头少年帮派与有少年参与的街头青少年帮派,不过目前很难再将两者截然分开。至于校园帮派,则主体构成基本上较为稳定,大都为肄业或被开除的学生以及在校生。少年帮派染指中小校园,大肆吸收成员,不但会增加师生的犯罪恐惧感,并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2.交友要讲原则
l 善交益友
l 不交损友
l 乐交诤友
3.思考讨论
l 怎样避免交损友?
一方面要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警惕性,学会识别什么样的朋友是损友。
另一方面要经常听取生活阅历比较丰富的师长们对交友的指点。
安全防范:
1.好人为伍的要领有哪些?
(1)正确认识自我,善于悦纳自我,培养正当的兴趣与爱好,战胜自卑,勇敢地面对挫折。
(2)多读书、读好书使自己情趣高雅、心理健康。不自私,不狭隘,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3)要学会自尊自爱,善待友情,与人为善,坦诚与人交往,远离品行不良学生,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4)学会做人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凡事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学会忍让。
(5)学会自制、自控,做事不要太冲动鲁莽,要学会用冷静的头脑去权衡利弊得失,三思而后行。
2.在校园里,中学生应该学会自尊,完善自我,拒绝校园不文明行为,谨防坠入“校园江湖”。
在校行为要文明,礼貌待人讲真诚。
吸烟酗酒咱不干,吸毒赌博决不沾。
维持友谊讲原则,打架斗殴法不容。
高压书籍不离手,淫秽作品莫阅读。
舞厅酒吧是非多,健康场所宜停留。
高雅情趣不能丢,“校园江湖”不坠入。
随堂检测:
1.下列哪种做法可以克服暴力倾向( )
A.发展正当的特长爱好
B.学好法律知识
C.以上做法都可以
2.下列哪项容易养成暴力倾向( )
A.晚上三五成群一起闲逛玩
B.暴力的网络游戏
C.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1.C 2.C
课堂小结:所谓的校园江湖,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帮派形式结成的团体。他们的活动通常涉及暴力,给我们的校园环境带来恶劣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的“校园江湖”的危害,希望大家学会自尊、拒绝校园不文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