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为:

校务管理

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务管理 / 校园动态/一中转载丨枫景豫好——河南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零”创建报告
校园动态

一中转载丨枫景豫好——河南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零”创建报告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1:59浏览次数:1578
上世纪六十年代,浙江诸暨枫桥镇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如何让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焕发光彩?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20周年,中原盾特开设“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河南实践”专栏,集中展示我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三零”创建,扎实推进“四治融合”,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快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河南、平安河南的生动实践和创新经验。





卷首语


绘就新“枫”景 画好“同心圆”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通过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枫桥经验”自此闻名,成为全国政法战线的一面旗帜,历久弥新。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河南建设也面临新问题、新考验。一方面,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法治建设必须提质增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另一方面,新技术、新群体层出不穷,社会环境更复杂、利益诉求更多元,提高社会治理能力迫在眉睫。

乡土中国,历来有“无讼”的价值追求,对“和合”之道的期许,在中原文化中尤为浓重。近年来,针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特点、新问题、新矛盾,河南创造性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三零”平安创建活动全面铺开,给纠纷“清热解毒”,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努力实现民富与民安齐头并进、和谐发展。

三门峡两级法院将诉源治理融入辖区发展格局,组建“社会观察团”“百姓评议团”,引导群众依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郑州市二七区完善“四明三征两闭环一机制”工作法,聚焦群众需求,一事一专班、一事一对策、一问题一办法,办好百姓那些“天大的小事”;焦作市解放区以“幸福楼院”创建为抓手,调动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更加完善;鹤壁市淇滨区总结“六步调解工作法”,因人施策、因事施策,用情、理、法化解矛盾、平息纠纷,解开群众心中的“硬疙瘩”……因地制宜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住矛盾纠纷新特征,注重刚柔相济,运用科技成果,方能达到“善治”目标。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要,以厚民生为本。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拥有一亿人口的河南,任何一项民生事都不容小觑。秉持为民之心,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绘就新“枫”景、画好“同心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中原的未来一定更加美好。

1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枫景豫好

——河南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零”创建报告


六十载岁月如歌,六十载历久弥新。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基层稳,则河南稳;一域安,方能中国安。作为全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河南、平安河南,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意义重大。


2021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创造性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开展以“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为目标、为抓手、为检验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平安创建活动,坚持控新治旧、标本兼治、依法治理,平安建设质效明显提升。


以“三零”创建为牵引,中原大地展现出的平安建设新探索、新“枫”景,彰显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强大生命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传承发展中求破题谋长远


“枫桥经验”之所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其能不断顺应形势任务需要,创造性地解决不同时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新时代“枫桥经验”成为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

河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河南省情和发展大局出发,创造性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部署开展“三零”创建活动。

2021年9月9日,全省平安建设工作会议发出“动员令”:“要把创建活动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能力作风的‘练兵场’,在联系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排查整治隐患中,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能力本领、改进作风形象。”

号令即出,动若风发,一场轰轰烈烈的争创活动迅速在河南全面铺开。

坚持高位组织领导——

省委将开展“三零”创建作为创造性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河南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任务,高位谋划,强力推动,确保创建工作方向明、路径准、措施实。

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深化平安河南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入开展平安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形成一个意见、一个方案和六个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1+1+6”制度体系,构建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河南的“四梁八柱”,为进一步做好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有力抓手。

2021年10月,扎实开展“三零”创建活动被写入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为广大党员干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南理清了形势任务,明确了思路措施,进一步增强了责任使命,坚定了信心决心。

省委政法委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10余次召开政法委员会会议、20余次召开书记办公会研究“三零”创建,持续深入具体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坚持党建引领强基固本——

党建引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政治灵魂,更是其不断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

2022年上半年,省委相继印发《关于创建“五星”支部引领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创建“五星”支部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指导意见》,以制度保障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

全省各地迅速行动,将创建“五星”支部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基层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起来,逐村逐社区对标研判,明确创建目标,拿出创建举措。

战斗堡垒日益夯实,基层工作水平持续提升。在乡村,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认真选派轮换驻村第一书记,“领头羊”队伍越建越强;在社区,推动资源力量下沉,促进共建共治共享,全省1.8万多个小区创建“红色物业”,群众有了“贴心管家”。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

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情况多变,通过地方立法因地制宜、探索尝试,既是现实需求,也是应然之策,更能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过程中彰显法治思维。

矛盾化解,立法先行。2022年3月30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河南省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条例》,以立法的形式确立各解纷主体的职责,打开了各解纷主体之间的通道,为有效推进我省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提供了法规遵循。

坚持完善机制强化预防——

抓好源头防控,关键是立足于“早”、落实于“细”。我省出台《河南省安全生产职责清单》等系列文件,推动23个重点行业领域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全面铺开;出台《河南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编制省级专项应急预案30个,初步建立起“省级总体预案+专项预案”的预案体系。

新时代“枫桥经验”扎根中原,开花结果。

全省5.2万个村(社区)、93.3万家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三零”创建,有效激活了社会治理体系的基层细胞,汇聚起“河南之治”的强大合力。2023年上半年,全省共排查化解较大矛盾纠纷35.19万件。截至今年7月,全省符合“三零”标准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分别达到91.26%、98.14%。

以平安聚人心,以服务暖人心,以和谐得人心。

一个个基层矛盾被及时发现,一件件百姓身边的“急难愁盼”得到解决,安居乐业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全省公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执法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平安河南之基夯得更牢、筑得更实。












让平安河南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


作为平安建设的主力军,全省各级政法机关挺身入局,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奋力谱写从“平安”向“长安”迈进的河南篇章。


“报告,全体民警列队完毕,请指示!”“出发!”9月8日晚8时许,鹿邑县公安局院内,参战民警整装待发。随着一声令下,大家迅速奔赴巡逻防控一线。


今年公安机关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期间,全省民警辅警全员在岗,走上街头开展巡逻防控,屯警街面、动中备勤,严格落实“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深入夜市、酒吧等场所清查安全隐患,确保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带给群众看得见的安全感。


进入新时代,“平安”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发展。为顺应群众对平安的新期待、新要求,我省围绕“三零”创建,综合采取专项治理、整治攻坚、集中行动等,打出一套惩治犯罪、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组合拳”。


向各类违法犯罪“亮剑”。当前,各类新型网络犯罪、跨国犯罪以及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违法犯罪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全省公安机关持续完善打击犯罪的新机制、新手段,实行重大案件领导包案、多警种联合上案等制度,以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更准地办好案、更好地控发案,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安全触手可及、保障就在身边。


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河南各级政法机关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的严打凌厉攻势,持续巩固三年专项斗争成果,省委政法委统筹组织各级政法机关和省直有关成员单位紧密协作、同向发力,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取得新成效。


筑牢反诈“防护墙”。全省持续开展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专项行动,坚持宣传教育、依法打击、整治规范“三箭齐发”,一批违法犯罪分子被依法严惩,群众的追赃挽损诉求得到及时回应。


捍卫清朗网络空间。今年以来,围绕“净网2023”专项行动,河南公安机关聚焦打击整治“网络水军”“网络黑客”等突出违法犯罪,坚持出重拳、破案件、打团伙,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2

▲兰考县公安局坝头派出所民警在辖区开展日常巡逻。


平安建设,人人参与。行走河南城乡,你会发现,参与治安巡逻防控的,既有“公安蓝”,又有“迷彩绿”“志愿红”“环卫橙”,他们共同组成了守护平安的多彩风景线。在舞钢,民兵成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生力量;在孟津,40名骑警队员每日参与巡逻防控;在虞城,公安机关将快递员、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等发展为信息员,社会治理的触角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平安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多方合力。


守护生态环境安全。全省法院持续构建系统科学、整体协同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机制,与沿黄各省区、鄂陕两省高院建立黄河流域、环丹江口水库环资审判协作机制;依托铁路法院设立郑州环资法庭,对黄河流域环资案件实行集中管辖。


守护经济秩序安全。全省法院系统加大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装备、5G等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司法保护力度,一批不正当竞争案件得到公正审理,我省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优选地”地位越发明显。


守护行业安全。焦作市把有效预防、压降道路交通亡人事故作为深化“零事故”创建的重点工程,推出“四个一律”工作法,城乡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大幅降低;“平安交通”“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平安市场”“平安景区”等行业创建如火如荼;法院、检察院主动延伸司法职能,运用司法建议向社会发出“预警”,督促相关行政机关规范执法,相关行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守护群众身边的安全。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围绕物业、燃气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安全隐患问题,开展公共服务业违法违规行为专项监督,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


繁华都市中,万家灯火传递着温馨;美丽乡村里,袅袅炊烟叙说着恬静。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南正以人民群众可见、可触、可感的方式实现。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


调解机制是“枫桥经验”的精髓。

“三零”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省深学笃行“浦江经验”,依托乡镇(街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建立健全调解工作联动机制,变被动调解为主动调解,变事后调解为事先预防,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员。

统计数据显示,村级人民调解组织年均调解矛盾纠纷数约占全省总量的63%。近年来,我省司法行政系统不断健全市、县、乡、村四级人民调解组织,全省人民调解组织达5.6万余个、人民调解员达16.3万余人,其中专职人民调解员5.4万余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民调解网络。同时,积极推进访调、警调、检调、诉调对接,一个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为补充,司法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正在形成。

3

▲郑州自贸试验区法院金融岛人民法庭法官正在进行网络庭审,这是我省首家金融审判专业化人民法庭。

河南法院积极融入党委领导的诉源治理体系,大力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各级法院均建立府院联动机制,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省高院先后与11个省直主管部门对接,专门调解劳动争议、金融等类型化纠纷,不断丰富解纷资源“菜单库”;郑州、开封、焦作等地法院先后创建“封调禹顺”“和顺中原”“宋付振工作室”等知名调解品牌,一大批矛盾纠纷止步于基层、化解在诉前。

尉氏县的张某、李某因宅基地纠纷积怨长达22年。2022年4月,尉氏县检察院接到李某的监督申请,派检察官先后10余次开展调解,纠纷得以化解。近年来,全省检察机关聚焦源头治理和前端化解,深入开展“检察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抓早、抓小、抓源头”,推进积案清理,解法结更解心结。

郑州市郑东新区博学路街道办事处探索出“楼栋说事儿”工作法,把群众由矛盾纠纷“当事人”变为化解纠纷“话事人”,建立以群众为主体的矛盾调处化解机制,带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会“调”才能“解”,人民调解工作离不开高素质的调解人才。

我省努力提高调解员法律素养、政策水平和调解技能,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将调解员等级评定与调解案件数量、群众满意度等挂钩,推动全省人民调解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目前,全省基本实现每个乡镇(街道)至少配备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

今年6月,省妇联与省司法厅联合启动“巾帼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共举办培训班918场次,覆盖妇女干部和群众8万余人。在群众身边的“巾帼法律明白人”,开展法治宣传、权益维护、纠纷化解,为基层社会治理加载“柔性引擎”。

一大批“金牌调解员”在基层涌现,他们扎根在乡村,活跃在社区,调的是家长里短小事情,做的是社会和谐大文章。

今年74岁的马增杰退休后被许昌市魏都区法院聘为社会法官,14年来调解案件超过6000起;确山县李新店司法所所长黄帅12年间参与化解矛盾纠纷1200多件,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20余起;省人大代表陶金华联合14名人大代表成立驻西华县法院调解室,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陶大姐”。

在全省各级调解组织中,以个人命名的品牌调解工作室成为化解矛盾的“润滑剂”“减压阀”。

焦作的“李玉香家事调解工作室”“冬香好妈妈工作站”、扶沟的韭园法庭“娜娜法官工作室”、光山的“邹婷婷调解工作室”、清丰的“娟子工作室”……这些“好人”“能人”“热心人”奔走在基层,让群众的大事小情能找到说法、想到办法。

退役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在促进纠纷多元化解、守护万家平安和谐的道路上,时常可见广大退役军人奔忙的身影。

我省积极开展“枫桥杯”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创建,各地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相继成立3320个“老兵工作室”,“老班长”变身“调解员”,为群众和退役军人提供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服务,聊家事、化心结、顺心气。

在调解之中普法,在普法之中调解。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等六种力量,积极参与“三零”创建,先后开展“农村基层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践行‘枫桥经验’助力平安河南”人民调解专项活动等,年均调处矛盾纠纷60余万件。调解过程中注重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达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调解一事,温暖两家,平安一方。

在基层一线,成千上万的调解员正奔走在为百姓化解矛盾纠纷的路上,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法治动能。












将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5月25日,一场饱含民生温度的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举行。在省委政法委组织下,省公检法司四家政法机关向社会发出40个爱民实践服务承诺——

全省法院推广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配置智能云柜,上线法官留言平台,方便当事人、律师及时向法官提交材料、沟通案件办理情况;检察机关开展“未”爱而来、让困境儿童向阳而生专项保护行动;公安机关承诺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全省通办”,临时居民身份证申领异地可办;司法行政机关降低特殊困难群体司法鉴定收费标准……

服务为民,一诺千金。

一件件实事,一条条承诺,呼应民意民愿,指向“急难愁盼”,彰显着政法机关“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责任担当。近年来,已有400余条政法爱民实践服务事项从承诺逐步变为现实。

平安建设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我省各级党委、政府以“三零”创建为抓手,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落小单元、落细任务,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4

▲信阳市公安局民警深入茶园,调查走访辖区群众,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极致”服务,致广大而尽精微——

“有事手机说,社区马上办。”在驻马店市驿城区,这样的周到服务赢得群众点赞。2022年,驿城区委政法委引入微信数字化技术,推出网络平台“驿格安”,居民只要有需要、有纠纷,都可以随手拍、随手报,网格员马上看、马上办,办理结果自动推送至群众微信上。信阳市平桥区南雷村探索“三二三”工作法服务群众零距离;郑州航空港区建成平安建设促进中心,21家群众诉求相对集中的职能部门进驻办公,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服务。

郑州市中原区有个“不打烊”的12309检察服务中心,来访群众如果在工作时间不方便递交材料,可以下班后通过这里的“自助服务终端”将材料放入自助柜,检察官第一时间就能收到消息并及时处理。

在我省政法系统,不间断的便民服务触手可及:郑州、洛阳、许昌等地法院设立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中心;居民身份证、居住证实现了随时自助办理;把“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归并整合至“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只要有需要,法律服务就在身边。

为民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省各级党委、政府正在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将为民服务落细、落小、落实。


“及时”服务,有力度更有温度——

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对群众说“这个事儿不归我管”“这个事儿我管不了”“这个事儿你愿去哪儿告就去哪儿告”三句话,而是敢于对群众承诺“你的事我管定了”。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党员干部必须“到场、到人、到家、到头、到底”。

这是安阳县韩陵镇在“三零”创建活动中摸索出的“三五”工作法。主动靠前服务,让群众的“急难愁盼”有人问、有人管、能管好。群众气儿顺了、心平了,矛盾纠纷少了,干群关系自然更融洽了。

“三五”工作法实施以后,韩陵镇信访总量大幅下降,矛盾纠纷一次成功化解率达95%,全镇18个行政村全部达到“三零”创建标准,村集体年收入均超过10万元。2022年,该镇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三零”创建先进集体。

近日,新乡市检察院联合长垣市检察院为因案失去法定监护人的姐妹俩发放司法救助金2万元,并主动向长垣市民政局发函,为她们加急办理了事实孤儿认定,每月每人可收到1050元救助金。检察官经常关注着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成长,给予亲人般的呵护。

凡事想在前、做在前。公安机关主动公开政务服务窗口地理位置及服务事项等信息;法院为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为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减免诉讼费;检察院为陷入困境的受害人发放救助金……这样的主动服务,犹如冬日暖阳,暖了百姓的心。

全省司法行政机关不断创新法律援助方式,加快拓展援助领域,进一步推进“智慧法援”建设,让法治的“及时雨”浸润更多百姓心田。郑州市法律援助基金会建立48个法律援助志愿律师办公室,组织200余名志愿律师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社区群众,已支持志愿律师办案1万余件,受益群众5万余人次。

怀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变“坐等上门”为“主动靠前”,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体会到公平和正义就在身边。


“集成”服务,打通便民“最后一公里”——

把身份证原件、照片和身体条件证明递给警察,郏县黄道镇的王大爷5分钟便拿到了崭新的驾照,“以前换证要到20公里外的县城,人多、排队,现在镇派出所也能办,太方便了”。

郏县公安局推行“交所合一”管理模式,将部分公安交管业务的办理权限下放至基层派出所。而类似这样的家门口“集成”服务正在各个窗口单位铺开。

开封市检察院在全市10个县区11个乡镇(街道)和8个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设立基层法律监督联系点,聘任322名基层法律监督联络员,面向群众开展服务,有力助推了矛盾纠纷化解。

三门峡两级法院打造独具特色的工作模式——签约法官、法治副书记、法官联络站……邀请村委会、“五老”人员等组建“社会观察团”“百姓评议团”,把村民的烦心事解决在家门口。

从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到检察院“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首次信访申诉领导包案;从公安机关政务服务事项“一门通办”“一网通办”,到司法行政机关进一步加大服务供给,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多元化专业化……一件件便民措施扎实推进。

“三零”创建中,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创先争优,担当作为,践行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职责使命。55家国家级、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50家河南省“枫桥式人民法庭”,100家河南省“枫桥式司法所”,新乡市凤泉区检察院、开封市祥符区检察院等8家河南省检察机关“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优秀团队,成为政法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样板。

5
▲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举办开放日活动,为前来参观的学生讲解民法典。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河南骏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曾陷入巨债泥潭濒临破产。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创新性提出综合性偿债方案,化解债务风险近200亿元,使“命悬一线”的企业重新焕发生机。

全省法院发挥破产审判“拯救”“出清”功能,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涉中小微企业办案指引等指导意见,制裁职业放贷行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提振发展信心。

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检察院与郑州市郑东新区、郑州经开区40余家重点企业建立“一对一”联系,在企业安全生产、合法经营等方面提供帮扶,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朋友”、服务中的“红娘”、维权中的“靠山”。

省司法厅组织全省律师为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692个律师服务团、3.5万名律师深入2.6万家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政策宣讲、风险分析等法律服务,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立足服务做“加法”、优化流程做“减法”,在“一加一减”中,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中,一幅平安和美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画好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


在长葛市后河镇闫楼村,村民们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就是已年过七旬的“民生快递员”胡书菊。

“我很乐意在家门口为街坊邻居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胡书菊和其他77名“民生快递员”一起,穿行在村里的大街小巷,搜集民情、调处纠纷,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我省各地积极探索市域治理现代化路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合”,不断创新治理理念、完善治理体系、改善治理方式。

自治为本增活力,社会治理联动力更强——

“村里事怎么办,群众说了算,工作行不行,让群众评一评……”这是南乐县城关镇西街关村盘鼓队的唱词,也是该村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的真实写照。

村集体账目日清月结,党员义务巡逻队每天开展巡逻,实用管用的村规民约写上墙……干群拧成一股绳,村里正气充盈,该村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连续20年没有一例上访事件。

群众动起来,基层治理活起来。近年来,我省各地不断创新完善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组织形式,激活社会治理细胞,充分凝聚民智民力民心。全省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县、乡、村三级联动社会治理体系,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吸纳69万余名志愿者参与治安防范和基层治理,为村(社区)自我管理奠定基石。

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34万余名网格员搭起基层治理的“连心桥”;47万余名乡村治安巡防员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成为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法治保障扬正气,社会治理执行力更实——

集休闲、普法于一体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依托农家书屋设立的“法律图书角”,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戏剧、快板、小品等法治文艺作品,南阳市符光录普法说唱团、宝丰县金素珍“三八红姐普法宣传队”等民间普法宣传团体越来越多……

6

▲光山县文殊乡调委会人民调解员为当事人调解家庭婚姻矛盾。

法者,治之端也。

近年来,随着全省普法阵地不断发展,法治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法律之光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我省各地从提升法治软实力、强化法治硬实力切入,不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开展“八五”普法,深入宣传民法典,培育法治文化、强化法治意识,促进法治乡村建设。

目前,我省4个省辖市、78个县(市、区)被命名为全国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局面基本形成。

德治教化促和谐,社会治理共治力更广——

“以前小区环境脏乱差,现在社区‘颜值’提升了,我就安心在这儿养老了。”说起身边的变化,洛阳市老城区阳光小区的市民王慧娟连连称赞。

不久前,阳光小区完成了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文化风”特色升级工程,不仅游园、花坛等“硬件”一应俱全,礼仪诗词形象墙、家风家教彩绘墙等“软件”也随处可见。

法安天下,德润民心。

我省各地充分发挥德治的教化作用,汇聚构筑平安和谐生活的能量,通过深入开展乡村德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引导广大群众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

在新乡市红旗区家风家教家训展览馆,优秀的家风家教家训文化让广大群众从中汲取德治的营养;在方城县,各村争相创建德孝示范村,通过学习和弘扬德孝文化,倡树文明乡风;在清丰县,当地深入挖掘孝道文化,开展以家庭和睦等为内容的“六评六比”活动,激发社会治理内生动力。

数治支撑增效能,社会治理原动力更足——

周口市淮阳区公安局北关派出所综合指挥室里,智能大屏可显示辖区主要路段、重点区域的实时影像;电脑与110接警平台、户籍管理平台等联网,民警24小时值守。如遇警情,值班民警可通过对讲系统向出警民警发出指令,并提供信息调取、警力调配等技术支撑。

当新时代“枫桥经验”插上科技翅膀,构筑平安、服务群众便有了更强大的助力。

我省高度重视数治对基层治理的智慧保障作用,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破解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难题,通过现代化手段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省委政法委统筹开展平安河南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三零”创建夯实数据支撑。开封市妇联将妇女儿童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一中心四平台”深度融合,巾帼网格员将妇联的组织优势和力量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最末端,“妇联+智慧网格”有效激活了基层妇联的“末梢神经”;新乡市检察机关深入推进数字检察战略,加强与行政机关协作配合,牵头研发“行政检察大数据智能辅助监督平台”,与439家行政机关实现互联,以数字赋能监督、以监督促进治理;郑州市金水区法院研发执行辅助平台和执行服务平台,可以全天候批量查询查控被执行人财产,进行数据分析和节点监管,当事人还可以线上申请调查令、上传材料。

在河南,百姓既是基层治理的参与者,也是发展成果的共享者。“三零”创建让基层治理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平安与美好生活同向同行,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7

▲安阳市龙安区文昌大道街道办事处深化党建网格化治理机制,积极探索群众自治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将小小石桌化身“议事桌”。

基层强、社会稳、福祉增。

9月18日至19日,省委政法委在鹤壁组织召开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暨深化“三零”创建观摩研讨会,会议围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法进行交流研讨,为深入推进“三零”创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集中力量。

会议认为,省委部署开展“三零”创建,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努力实现本质安全的根本途径,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平安建设中的有力实践,更是创造性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治本之策。

河南之治,诠释着中国之治。河南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蹄疾步稳。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实现基层治理良性循环的一把“金钥匙”,解开一把把心锁、打破一道道藩篱,平安河南建设不断书写着绚丽篇章。

出彩中原,“枫”景豫好。

统筹:省委政法委宣传处 文:河南日报 执笔:朱殿勇 刘海涛 惠婷 周青莎 王斌 徐东坡 周晓荷 王绿扬








640

640 (4)

640 (5)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06007185号-1 网站首页站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