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伊犁鼠兔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5-04-02 08:32:27浏览次数:2941
最近,因为国家地理、CNN以及BBC等重量级媒体报道,一只长相独特的“兔子”火了,各种网站和社交媒体上都是它的身影。它,就是伊犁鼠兔。
作为发现伊犁鼠兔的第一人,我从不曾想到,这样一个只有20多厘米长的小动物,竟然会是一种震惊世界的新物种,而且它还和全球气候变化相关联;也正是这次意外发现,我的人生道路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转变为一名动物学家。
伊犁鼠兔,20多年前的惊人发现
1983年7月,我们在工作中救助了一位牧民的孙女,帮她脱离了危险。为表达谢意,这位牧民邀请我们去他家作客。
在这位老牧民家的后面,有一座平顶山。为了拍到美景,我们攀爬到悬崖峭壁之巅。就在我们观赏美景时,我突然发现岩石缝里冒出一个灰灰的小脑袋,一瞬间又钻了回去。我屏住呼吸等待它再次出现,终于再次见到了一只又像兔子又像老鼠,额头和颈侧有3块棕色斑点的小动物——也就是在这里,我们采集到了伊犁鼠兔的1号标本。
附近的牧民和我手头上的文献资料里,都没有关于这种小动物的记载。我托朋友刘恩铨将彩色照片带给了中科院动物所的研究员马勇,马勇猜测这可能是新物种。为防止这一动物的命名权被邻国学者抢先,我们加紧了野外调查的力度。
1985年8月12日,我们又成功采集到两只伊犁鼠兔标本。期间因为风雪,我们还经受了3天艰苦考验。8月15日,我们千辛万苦回到营地,而那天正是我30岁生日。就这样,一个新种被发现了。1986年,我和马勇将其正式命名为伊犁鼠兔(Ochotona iliensis Li et Ma,1986)。从此世界动物史册上又多了一个由中国人命名的动物。
伊犁鼠兔体型较大,成体体长可超过20厘米。有很多报道中都会提到伊犁鼠兔具有泰迪熊一般可爱的面容,这可能都要归功于它的一对大耳朵——实际上,伊犁鼠兔的耳长和后足长度,也确实是鼠兔属里最大的。与其他鼠兔单一的灰褐色的毛色相比,伊犁鼠兔的毛色较鲜艳,额头、头顶以及颈部两侧均有界限明显的秀棕色斑,而耳后与颈背部则有一大块浅色斑。在冬天,伊犁鼠兔的毛色会变浅。
天山南北是伊犁鼠兔的家,沿北天山至乌鲁木齐一号冰川450千米处的山地,都有伊犁鼠兔分布。这一带陡峭的山势,众多的岩缝、岩洞,都为伊犁鼠兔提供了良好的庇护。而到了冬季,不易积雪的大岩缝和岩洞就成了伊犁鼠兔的越冬场所。它们的活动基本就固定在这些洞穴内,偶尔外出活动也仅限于洞口附近。
伊犁鼠兔为草食性动物,多以金莲花(Trollius)、虎耳草(Saxifraga)、雪莲(Saussurea)、青兰(Dracocephalum)、火绒草(Leontopodium)等高山植物为食。由于这些植物多生长于高海拔的岩壁石缝间或小台地,伊犁鼠兔要常常饿肚子。冬季到来时,伊犁鼠兔会将青兰、火绒草等植物的绿叶和少量花茎堆成小堆,作为过冬的粮食储备。它们还有许多天敌,比如白鼬、石貂、狐狸,以及各种猛禽。
与其他白天活动的其他鼠兔相比,伊犁鼠兔具有较强的暗视野活动能力,其活动高峰期多在夜间,只有冬季时会更常在白天出没。此外,我们在野外也从来没有听见过伊犁鼠兔发出叫声,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可能和它们数量稀少,栖息地片断化有关。
从20世纪开始,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动物开始向高海拔区域迁移,伊犁鼠兔首当其冲,因此成为反映气候变化的晴雨表。
鼠兔是耐高寒的动物类群,伊犁鼠兔更是喜欢在寒冷的地方生活。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新疆天山山区的冰川退缩加速,雪线明显上升。冰期结束后,伊犁鼠兔逐渐退缩到天山高海拔的裸岩山峰上,这种环境改变对其生存极为不利。
2008年,我们与美国、捷克的研究人员合作,证实生活在高山环境中的鼠兔已经明显感到气温的上升,美国内华达州大盆地的北美鼠兔及中国天山山脉的伊犁鼠兔种群数量都在减少,且与气温上升有直接关系。此外,人类活动和放牧也在一点点蚕食伊犁鼠兔的生存环境。牲畜不仅啃食、践踏高山植被,伴随羊群的牧羊犬还有可能直接捕食伊犁鼠兔。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伊犁鼠兔的数量自1983年首次发现以来,已经从当初的约3000只,下降到了目前的不足1000只,数量减少了2/3以上。2005年,伊犁鼠兔被列入《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2008年时又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目录》,属于濒危(EN)物种。
伊犁鼠兔的濒危状况,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这类高山残存动物的影响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因为这里的动植物面临着高温、掠食者和竞争者的多重影响,野生动植物数量的下降将从这里开始。
2002年、2006年、2010年以及2014年,我和志愿者先后4次前往位于伊犁鼠兔分布区的各定位观测点考察。2014年,我和成都公益机构“秘境守护者”合作,通过众筹买了11台红外触发相机,再加上各方的资助,采用最新科技手段开始了对伊犁鼠兔的野外观测。同时,我们还组织了热心网友参与科考活动。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从2002年起在首次发现和多年定点研究伊犁鼠兔的模式标本产地,连一只鼠兔也没有发现,甚至连特有的圆形粪便也没有了。从之前的粪便风化情况分析,伊犁鼠兔在此已消失多年。而这次在某定位观测区布设的6部红外相机,却没有拍到一张伊犁鼠兔的照片,初步推测这里的伊犁鼠兔可能也已灭绝。
直到2014年7月11日,科研人员在新疆某地的伊犁鼠兔定位观察点布设红外相机时,才意外发现了一只伊犁鼠兔。当时这个小家伙正躲在岩石后面,看起来十分警觉,小耳朵竖起。我们立刻用相机记录下了这珍贵的一瞬间,时隔22年,我们终于又得以再次见到它们。不过,我们很担心这次露脸的伊犁鼠兔,会成为最后的一只。
将伊犁鼠兔置于危险境地的,并不仅仅是气候变化,还有人类活动。畜牧、生活与采集标本,共同将伊犁鼠兔推向了灭绝的边缘。现在,我们仅能在一些海拔较高或人为干扰极小的区域见到伊犁鼠兔的身影了。但随着这些地区成为风景旅游地,人为干扰和破坏正在无形中对伊犁鼠兔的生存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能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改进该区域的管理状态,动员当地牧民和驻地单位行动起来,共同保护伊犁鼠兔及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伊犁鼠兔一个安乐家园。目前通过我们的努力,天山一号冰川保护区域已经批建,不过,这据我们建立保护小区或自然保护区的初衷还有一段距离。我们最终的目标还是要在这里建立一个综合性自然保护区,除了重点保护伊犁鼠兔之外,还要保护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乌鲁木齐河上游的生态系统。等时机成熟之后,我们希望将这里纳入中国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之中,让伊犁鼠兔这个中国天山的特有动物在这里得以繁衍昌盛。(编辑:球藻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