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期第二次月考作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4-12-25 08:19:30浏览次数:2734
“讲和”须有道
道:方法、规律也。“讲和”,尤其是在困境、挫折、失败......面对自己讲和更需要方式方法。用对其道便是一种智慧。反之,则如巴金先生所说,“他的灵魂也不会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自己讲和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古有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一官,归隐田园,只为寻得一方宁静;今有新凤霞更换新壶,置于原位,求得心中一丝安慰。二人无论是时代、处境都是不同的,但对于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陶潜面对黑暗的官场,无力改变,最终与自己讲和,不入仕,只做终南山下采菊耕种的农夫,逍然自得。新凤霞打碎自己心爱之物,虽痛心不已,却也无法改变,便寻得一把更漂亮的小茶壶,使自己得以宽心。面对精神上的不安与痛苦,二人与自己讲和,让心灵得以慰藉,难道不是一种智慧吗?
对自己讲和并不等于放弃与退缩,在精神上对自己讲和是对自己的慰藉。但在困难与厄境面前一味的讲和,却也只会失败。在挫折面前,既不能固执己见,也不可轻易放弃。懂得变通,懂得与之抗衡,才是真正的“讲和”。
鲁迅是一个被千万人写过,未来也将会被千万人写下去的传奇人物。在他身上体现出许多优秀品质,可在我看来,鲁迅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在困难面前与自己讲和的方法。在国家危亡、民族衰微之际,他从实业转医学,又从医学转文学,在不断的失败与不断的与自己讲和中,写下一篇篇发人深省的文章,挽救了国人麻木不仁的灵魂。
对自己讲和须有道。道之中则为智,道之外则为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思想,对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在李白眼中,对待困难是一种“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然之气,在林冲看来则是可以经受胯下之辱的隐忍的权宜之计;在文天祥的眼中有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洒脱之气,可在民间也流传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保全之计。所以对自己讲和的道全在自己,结果是自己所需要的就是正确的。目的地未到却置之不理的,以为是与自己“讲和”却是一种怯懦的表现。
讲和须有道,无论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愤世嫉俗,还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归隐田园,其结果都是合乎心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