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为:

组织机构

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机构 / 教研室/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
教研室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2014-09-04 09:58:55浏览次数:2731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湛蓝/斟酌     崛起/倔脾气    提防/醍醐灌顶

 B.跻身/犄角    女红/彩虹桥    沟壑/豁然开朗 

C.毛坯/胚芽    蒜薹/跆拳道    拙劣/咄咄逼人 

D.劲敌/浸渍    咆哮/酵母菌    着陆/着手成春

 【答案】【解析】三组读音皆不相同,B“跻身与犄角”;C“蒜薹与跆拳道”;D  “着陆与着手成春”这三组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是相同的。对于字音题,应把握一句话:记住是根本,辨析乃王道。尤其是些高考中的老面孔如“着陆”“劲敌”“提防”等等更不能等闲视之。常见而易混的字词仍是复习重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缠绵    梗概    打寒噤    震聋发聩 

B.扼守    晋升    伏卧撑    杞人忧天 

C.滥觞    脉博    摇篮曲    大快朵颐 

D.伛偻    驯顺    笑吟吟    锄强扶弱 

【答案】D【解析】应为“振聋发聩”;应为“俯卧撑”;C  应为“脉搏”。字形题大概是最万变不离其宗的了,其中像“振聋发聩”“脉搏”“滥觞”之类的都是老面孔,复习时,不能只着眼于“偏”“难”“怪”,就得从身边的词语中找问题才是正道。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       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       

③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      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①反映  ②曼延  ③总算        

B.B.①反应  ②蔓延  ③总算 

C.C.①反映  ②蔓延  ③终于        

D.D.①反应  ②曼延  ③终于 

【答案】B【解析】“反映”是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是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先说“曼延”。“曼延”跟“蔓延”的区别较大,应该很容易分清。因为“曼”的本义“引”(使长)的意思,“曼延”指线性伸展延长,一般用于具体的事物。《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释为“连绵不断地向远处延伸(多用于山脉、水流、道路等)”;  “蔓延”指“蔓草一类植物不断向周围延伸、扩展”“比喻事物像蔓草一样向周围延伸、扩展”(《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蔓”能缠绕攀缘,由根部向四面八方地生长;因此,“蔓延”应该是指围绕一个点向四面八方无规则地扩展,明显有一个动态的过程。“总算”表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或经过一番努力以后某种愿望终于实现,而且含有“庆幸”之意;而“终于”虽表示所意料的或所期望的事情最终发生,却并无“庆幸”之意。此处“总算”更合适一点。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答案】D【解析】“各有千秋”指的是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指人也指物,用于此处比较恰当。“不寒而栗”指的是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跟寒冷是没有关系的。“反戈一击”指的是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跟语境不相符。“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是上级对下级而言,句意是代表们积极发言,应该是会议组织者广开言路,而不是代表。成语复习从来都是广撒网多捞鱼,看似漫无边际,实则有章可循。结合字音字形来看待成语,我的理解是对于每一个成语都得从“音、形、义、典、用”五个方面入手,釜底抽薪,追本溯源,避开偏难怪,着眼于实用。如果能够把学生的成语语感给培养起来,学生本身能够举一反三,再遇到成语类的题目便会迎刃而解了。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B.我父亲是建筑学家,许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 

C.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答案】B【解析】A句属于搭配不当之病,“担任……岗位”属于搭配不当,应是“担任……职务”;C句属于歧义句,句中说他“是个性格开朗、不拘小节的人”指的是在生活中呢还是在银幕上呢,有歧义;D句成分残缺之缺少主语,“随着……”跟后面的成分构成介宾短语,而介宾短语是不能作主语的,所以后面是什么东西“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就不清楚了。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要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的心理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若能如此,才算是真进步。 

    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皆因人类有一种优越的力量,能改变外界,创造东西。要有此改变外界的能力,必须本身不是机械的。人类优长之处,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这从何处见出呢?就是在于他能自觉;而更进步的,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我们对外面的东西,都知道调理他,譬如我们种植花草,或养一个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他,就必须调理他。又如自己的寝室,须使其清洁整齐,这也是一种调理。对外界我们尚需调理,对自己则忘记调理,是不应该的。 

    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方面。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条理清楚。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如缺乏条理,徒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条理来驾驭的。而心思之清楚有条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 

    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也没有。在写文章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来。文章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且心理。一有这心理,便字不像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会成样儿。 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关系。乱或暴乱,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种机械性,都无能力对付外面变化,改造环境。然则如何可不陷于机械而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这就要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平气稳地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有成就。所以我们的东西不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他有力量。诸同学中有的却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学还更差些。 

    这不是小事体,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选自梁漱溟《朝话》,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学会心理的调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真正的进步。 

B.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是因为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

 C.说话和写文章时,要想表达清楚明白,心思必须先有条理。 

D.调理自己的心情,使之平和有力,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7.根据文意,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是 

A.备考要拟订周密的学习计划,拟订计划前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安定。 

B.教室黑板上方的墙壁上,张贴着“净”“静”“敬”“竞”四个大字。 

C.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 

D.学习遇到困难时,冷静思考,多方请教,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学会回头看自己,健全自己的心思心情,是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B.心思与心情是密切相关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要想条理心思,就得先调理自己的心情。 

C.心情的暴乱与散懈,两者看似不同,但都能使我们陷于一种机械性,从而导致行事不顺。 

D.调整心理,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06007185号-1 网站首页站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