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为:

组织机构

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机构 / 教研室/2013年人文教研室教学反思集汇总
教研室

2013年人文教研室教学反思集汇总

发布时间:2013-08-27 09:52:25浏览次数:2848

教师如何放开课堂

  教师放开课堂,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教师不要讲那么多,也就是要教师交出话语权。事实上,我发现,上课的时候我讲了很多,几乎是一道一道的讲。但是很多的学生也没有完全听懂。如果我剩下五分钟的时间,总会有学生过来问刚才讲过的问题。

   我一直在反思,是我刚才讲课的时候道理没有讲透吗。不是,我已经把道理讲透了。可是为什么学生还会有疑问。很多的时候,学生的反应是:“老师讲的我已经理解了,可是我这样想为什么是错的,我自己还不清楚”。

  按照桑代克的学说,学习是一个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时刻,学生的学习应该有很大一部分是试错的过程。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以往追求的那种,上课讲授讲透,讲全的模式。一方面是老师不可能完全把学生怎么错全部想到;其次,即使是想到了,也存在不尊重学习过程的弊端。学生的学习本身是一个过程,站在高考的角度,考试的角度,我们追求的是分数,所以短时间尽量传授更多正确的知识,并且降低错误率,一直是我们教师唯一的目标。

  每每考试过后,我们老师长长感叹,这道题上课的时候我没有讲过吗?这可是练习册的原题啊。我相信如果学生原来是会的,这次考试也写对的可能性会很高。那些错的学生应该是原来写错了,或者还不会的学生。这样的话,也就是说至少在这道题的教学生,教师做了无用功。

  如何扭转这样无效的教学。一个可行的方法就是,教师放开课堂。把重点时间放在知识的研究上,学案的编写上。教师研究知识的结构,和常考的知识点,用学案的形式发给学生。学生可以事先预习,上课的时候,教师只是用很少的时间来把学案上面的学生反映出来的对知识总结有疑问的地方处理一下。剩下来时间学生可以已经学到的知识来做习题,教师只是充当从旁指导的过程。

   更进一步,一个班不一定要用一样的学案和复习资料。每个班的学生层次都不一样。所以应该容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来学习,甚至可以安排两三种不一样的学案。当然这个过程中必然的是要发挥教研室的作用。这样的工程肯定是要群策群力的。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知道这是理想的状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重视学习过程;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样教学模式的实施,肯定需要家长和学校的理解,尤其是家长的理解。现在家长评价老师的标准,往往是讲的怎么样,知识点讲的全不全,清楚不清楚。一般认为如果老师讲过了,自家的孩子还是没有学会,他们也不会说什么,但是如果一个老师只是把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家长大多要把问题反映给领导的。他们会认为教师不负责,事实上学案学习的模式,教师付出的劳动比常规满堂讲不止一倍的多。

   而且是有技术含量的劳动。编写学案的过程也是教师创造性的体现过程,是教师技术人员的体现。但是现行模式下,教学还没有摆脱体力活的阶段,重复低效是家常便饭。

   真心拥护课程改革,虽然作为年轻教师,编写学案,研究知识点对我来说比上课的时候把以前学到的知识重新还给学生要难的多。但是,如果条件容许,我还是愿意积极实践的。

最近在教选修五和选修六的时候,老师觉得没有意思。学生学的也觉得没有意思。一个重大的问题是,课本上的知识都是一些通论性的知识。但是考试的时候考察的是具体的问题。所以一个重大的问题,是学生学了但是不会用。普遍觉得背了的东西他们不会用。当然这个事好学生的话。

   但是更普遍的问题是,他们学的不扎实。对课本所呈现的知识了解不够,对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的不够。所以除了背书,他们想学好地理没有别的办法。很多学生不喜欢背书,也不喜欢听我讲课。

  老师觉得我讲的和课本没有什么关系,而我让他们背的东西,和考试题目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我认为关键是他们能够理解基本的国情。有很多的问题都是他们不理解基本国情带过来的。不论是环境问题还是自然灾害的问题。他们都需要了解国情,这个属于基本的常识。而课本上要求大家背诵的部分,都是知识。考试的时候,考察的的具体的问题。这里面就存在衔接的问题。

  首先,学生的觉得知识假大空,原因是他们的感性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背诵课文不理解,知识学的不深刻。但是课本上弥补常识,也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时间肯定是不够的。怎么办,主要是靠大家多做题,多阅读材料,时间长了,做题多了,就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了。

  关于如何把课本知识转化能答题能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我现在还没有具体的能力回答。这个留待以后再说吧。

  我现在的困惑主要是,既然选修部分主要是靠学生自己努力就能学会,那么,老师应该怎么帮助学生呢。我不想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更不想做一个帮不上学生忙的教师。我该怎么做,才能帮助我的学生 喜欢地理,学好地理呢。

  高二地理尖子生培养计划

高二地理:王香利

学生刚进入高二,大部分的尖子生已经凸显,但个别的学生可能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渐显现其尖子优势。我们认为在高二尖子生的培养应该扩大范围。我们有以下几点浅显的想法。

1.文科重点班每班关注前五六名,普通班关注前三名。

2.和班主任沟通,建立本班尖子生的培养计划。

3.平时作业批改时,这些同学一定要做到面改,及时指出学习方法的调整和作业的不足之处。

4.每次考试之后,要对这些同学进行试卷分析,指出不足及雪改进的方向。

5.平时要多找这些同学谈话,沟通,让其意识到老师对他的重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6.对尖子生中地理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应重点培养与关注。

这是我们的几点浅显的看法。

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思 
                                          高二地理:王香利

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没有很好的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进去。高二年学时的紧迫使得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教师教知识,一堂课下来,觉得很满,弹性时间不长,学生消化吸收的速度也慢。这样教学目标就很难在课堂中体现出来,重难点的不明确使学生学习被动,知识框架混乱。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馈的反思

高二地理:王香利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对策: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暗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更多的原因在于我没有很好的教于分析方法而一味的就题论题,同样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对策: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人无完人,随着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高二地理:王香利

据本人理解,知识体系是指在一个知识模块中,所有知识联成一个整体,从知识A出发可以联想到知识B…。在高中阶段的知识体系应该包括公式、定理、推论、解题的常规方法、技巧、甚至是常见题型等。知识体系是解题的必要保证,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帮助学生形成对于一个知识模块的知识体系应是教学的重点,其次才是具体的解题。毕竟,再怎么简单的题目也会有学生不会做,而且题目是无穷无尽的,而体系则是相对固定。

     那么该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这是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在本人看来,要在高二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首先是用更加多的时间来讲述知识点,帮学生理顺知识体系,其次是尽量把知识点作为一个整体的形式教授给学生,而不应把其割裂来讲述。至于讲述的方法,则应该是主要以问题的形式给予学生。同时尽量把章节中的知识点引发给学生,而不是简单的一带而过。在我们的传统的复习课中,习惯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复习,这往往会割裂了知识体系,把某个模块的知识复习时间拉长,期间又没有进行有效的回顾,这就导致学生很容易忘记学过的东西,即使复习完成了,大脑还是没有形成对应的知识体系

从课堂提问引发的思考

 ——————课堂从教学向学教转变

政治组  谢铁梅

在很多的课堂时空里,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已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因为这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能,这个想法是我从提问引发的思考。

在上高二普通文科班的复习课时,我充分备了课,并自认为讲得清晰明了,学生一定能掌握,于是,在讲课期间我就提问学生,但发现有的学生听课认真,学习效果很好,但有些学生一提问,竟连我讲到第几页都不知道,更别说会不会了。这引发了我又一次对教与学的思考:如果老师只顾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就无效果或效果甚微,只有让学生参与老师的教中,并在教师教中愉悦地学习,教就会事半功倍。所以我在长期的教学中,逐渐让学生参与到教中来。如评卷子,学生模仿教师去评,评不好老师及时纠正,评的好老师及时鼓励。这样学生从教学到学教转变,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了,对知识的理解深刻了,对课堂的记忆也加深了,这无疑是我们教学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我们的课改不妨从具体的实践开始做起,避免泛泛而谈,从细微抓起,以点滴感悟思考起,改革就不再空洞。

                                              


如何提高学生学政治的兴趣

政治组  谢铁梅

布鲁纳说过:“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如何把政治的理论教条变成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在教学中,我认为,只有结合社会热点,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现象等,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如讲市场经济的弱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就从学生在经济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讲起,让学生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所以教师在发现学生回答问题或考试后,要寻找亮点给予恰当评价,满足他们的成功感受。当老师用心体验学生的感受时,教师才能在教学中,获得学生的真正尊重,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兴趣,走入学生内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在教学互动中提高课堂效率。

当教师从最基本做起

高二地理组    马志敏

如果说新教师的第一年是为了把课本知识掌握扎实,讲的清晰外,第二年就是为了更多 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传授知识,多联系学生。具体来说有:

1.依据教学目标,写好教案,认真钻研教材,找出学习要点,搞清知识联系,及时做好补充修正,提高学生技能。

2.了解学生的原来的知识基础和其各方面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

由于各种因素,学生之间的知识层次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每个孩子同样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赏与肯定,同样渴望别人看到、自己感受得到存在的价值。因而,在日常教学中,尽最大努力兼顾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一位好老师,不仅是灌输特定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思想与生活,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应注意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生活氛围。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老师,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力帮其克服困难。

3.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知识成一体系后,是用怎样的方法教授给学生,即让学生更清晰明了的、愉快的接受地理知识。这学期的地理着实有些难度,老师和学生普遍反映有难度,但我们地理组的老师都在负责任的尽最大的力量做好我们的工作。可以说,这是我今年最大的收获。

综上所述,经过努力,些许有些进步,但这是不够的,还需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

高二地理组      马志敏

不觉之间,这学期已经过去了。回头看,这一年多的教师生涯是一个充满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寻找不足的过程。

1.教学机智有待加强。

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备课中未经考虑到的突发状况显现于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而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张扬其个性。这就需要自己能对学习内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立场,能根据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这一方面我还需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比如,学生们常在课堂中提出来若干跟所讲内容有关的实例,可能这些实例不常见或者是我不确定答案,那么我就实事求是的跟学生说:我回去查一下或再思考一下,绝不能随便说一个答案。因为,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连最起码的正确的知识都传授不了,那还为什么师呢?

2. 善于动脑,勤于思考

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苗头,寻找应对措施,形成健康向上的风气。此前,在工作中,对学生听课的思考较少,一是没有经验,不知道该如何调控学生的情绪;二是根本就不知道存在的问题。后者更为可悲。这一段时间,我比较注意存在的问题,例如,整个课堂学生听课的情绪以及个别学生听课的状况。只是,有些问题还要向老教师请教一下,具体如何处理好。此外,还需补充各方面的信息,多层面刺激感觉神经,吸收他人优点,去粗取精,开创特色。

回首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虽有收获的小喜悦,更有不足的反思。今后,在这些方面应该加强。

 教学反思

高二地理组 马志敏

转眼就期末了,回首这学期的教学,我有以下的两点反思:

1.结合教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高一学生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非常旺盛的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新课标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内容,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案例:地理学科“降水的分布”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重要一步在“说”的基础上通过合作讨论从而“分析”、“归纳”,总结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学习的知识和配套习题不统一,随意拔高知识难度

  首先,从我们新乡市来说,没有贯彻好新课程改革。例如,期末出题完全是按照文科难度出的题,而我们是一个理科班更多的学校,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把握:一是可以应用于实际,让学生知道学习地理是有用的;而是学生们的时间是有限的,9门课程不知道该学习哪一门。这样就造成了学习内容和考试内容不统一,新乡市出题难度和我们应该掌握的出题难度不统一。那么,势必会造成学生的负担。这一点,需要统一于大局才能解决。

地理教学要和实际相结合

高二地理组     马志敏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

学习“地球的运动”,指导学生看不同经度或时区的国家举行球赛,我国应该是几点收看;学习“大气的运动”,让学生了解风和由近地面到高空风力逐渐增大,这是和我们语文中的“高处不胜寒”是一致的;学习“风带”和“洋流”,我们知道怎样行船是逆风逆水和世界性大渔场形成的原因;学习“背斜、向斜和断层”等,我们就可以基本了解储油、储水和建隧道等应在哪个地质构造等;在地貌这一节中,课本上有列出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其中我把网友提出的要黄河改道加入,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而知道有些事情可以通过改变某些自然条件而改变整个格局。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06007185号-1 网站首页站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