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为:

组织机构

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机构 / 教研室/高二教学反思-王丽
教研室

高二教学反思-王丽

发布时间:2013-04-15 11:54:14浏览次数:2939

努力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高二语文组 王丽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教师要树立开放的学习观,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无论什么样的学习方式都可以采用。《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鼓励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学习。因此,我们的课堂要多一点开放,少一点禁锢,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双线并进,多项互动,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对话后交流学习收获。学生的选择得到了尊重,自信得到了确立,课堂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多向理解课文。

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先学后教”的原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空间,凡是学生自学能学会的,教师一概不教,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析,自己探究问题的答案。尤其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的多面思维,努力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毕竟生活所及,考试所及。

当然,开放的语文课堂离不开学生的感悟。感悟是一种思维的过程,又是一中心理活动。有句名言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是开放课堂的基础。每个学生有自己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看问题的角度,对同一问题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比如在进行诗歌和散文的教学中,我也尝试着让学生从高考考点的角度去自学分析诗歌的散文的特点,有的放矢,大胆放手。可是往往设想总是美好的,真正实行起来有很多的难度,学生还是不由得处于被动中,探究性学习任重道远。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让学生在亲历语言,感悟文体的多向互动的过程中,各显神通,展示真我风采。

培养学习兴趣,激起学习乐趣

                           高二语文组      王丽

今年,我教的是两个重点班级,这些孩子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学习自觉和主动性很强,很下功夫。脑子灵活潜力很大,但是语文程度差距很大,学习的功利心也很强。

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着以兴趣来触发他们学习的动力,虽然我如此的想法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新颖的教学内容和得当的方法,应该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他们会聚精会神、兴致勃勃地去学习思考,学到新知识,探索到新的规律,心理上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加上中学生自身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一、 利用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范例,不是限制人学习的樊篱。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适当拓宽知识面,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朝气蓬勃,求知欲强烈。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培养,如何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在学习《项羽之死》,敢于大胆让学生了解楚汉的历史,借以分析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以及以小见大了解《史记》的一些特点和写作手法等等,时常将做人和学习练习在一起,另外让他们上课对话表演,既配合了教学又活跃了气氛。再经过教师的诱导、分析、归纳,总结,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教学。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导,犹如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搞好教学,必须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性格及基础,如果能及时了解学生中绝大部分人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并进行分析调查,及时改变教学过程,分层次分阶段、补救,及时反馈,教学工作就会日渐成效。

三、 讲课融入时代气息

语文内容博大精深,无所不至,加上当今信息时代,政治生活、科技文艺、军事体育等方面的信息丰富多彩,与学生的兴趣息息相通。因此要适时捕捉教育契机,将方法融入其中,巧妙利用多媒体,传授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教学中要努力用行动去震撼学生的心灵,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变单调为活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欢快气氛和环境中去学习,获得最大的收获与欢愉。

 

语文教学反思

             高二语文组   王丽

时光飞逝,转眼其中考试已过。针对期中考试学生的成绩,我对这一段的语文教学适时进行了反思。希望有利于下一步的语文教学。

还应注重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在教学中教授给他们方法比讲个知识点更重要。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

坚持积累的原则。从上课的第一节开始,我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积累本,坚持积累,争取做到厚积薄发。积累还体现在课外阅读上,争取做到每天阅读一篇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每天背几个名句,适时抽查,以其能拓宽知识面。因为语文学习还应体现在踏实地日积月累的坚持上。

努力拓宽知识面。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因而语文课堂有效地利用,就是关键所在。比如在吃透教材和“课标”的基础上,善于和敢于对教材适度拓宽、加深、把现代最新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善于和敢于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思考、质疑、丰富和发展。

继续着重语文基本功的练习。答题的规范性,基础知识的扎实性,作文的字体工整与卷面整洁等从严要求。毕竟学生才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学生在考试中考到分数和在实践中能力的提高才是教学的价值所在。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针对学生这次懒惰导致失分的情况。在下一步教学中还应继续加重要求,抛弃“不忍”之心,高标准严要求,反复练习,加强训练。在学生青春期懒惰散慢之时真正地拉他们一把,用教师的爱心和严心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勤奋,探讨和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

在阅读训练中渗透写作能力的培养

                       高一语文 王丽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这两种能力之间是一衣带水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写作是阅读的延伸,是知识积累程度的反反映。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因此,在阅读训练中有必要渗透写作能力的培养。

课前三分钟的运用对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如果将它与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课前三分钟可开展每天一首古诗背诵活动,还可以是演讲,向同学推荐一本你最喜欢的书,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等等。这样一方面提高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同学们的素材积累。

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阅读与写作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设计上可多设计一些阅读与写作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学习一篇课文,既收获了阅读方法,又收获了写作经验。比如在上《祝福》课时,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对人物描写非常传神。在设计这一课时,可以通过阅读训练学生阅读时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归纳出几点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迁移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用学会的方法当堂写一篇人物描写的短文。再如我在上古诗文单元时,始终让学生站在写作的角度去分析探讨,作者为了表达感情,他是通过对那些意象的筛选,又形成了怎样的意境,是以乐景写乐情,还是以乐景衬哀情,让学生能够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去分析,高屋建瓴。

我没上完一节课,除了学习课文主要内容外,更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比如利用三维设计,每课的导入语,我一般都用的是三维上每课课前的话题讨论,学生讨论,或者集体朗读或背诵,上完课,,每课课后的课内素材和课外素养,以话题的形式让学生探讨,这些论据可以论证哪些观点,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无定法,总之,阅读与写作两者有效地结合,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06007185号-1 网站首页站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