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为:

组织机构

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机构 / 郝爱荣中原名师工作室/万能说课模板
郝爱荣中原名师工作室

万能说课模板

发布时间:2018-11-15 09:39:08浏览次数:4718

万能说课稿模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 》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 单元第 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 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 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 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x是一门培养人的 能力的更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 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滨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 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 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4. 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5. 布置作业。

 

针对 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

 

七、说小结

 

1. 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

 

2. 教学策略的选用

 

(1) 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 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乱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2) 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 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2

万能说课稿使用技巧

 

说课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素养,说课要求教师对教学大纲、教学目的、课堂设计很了解,说课要包括:教材、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过程、板书、小结。

 

很多人都对说课有一定的误解和偏见。认为说课就是背书,只需要把东西背完了就可以,于是追求所谓的“万能模板”:只需要背下一个模板,无论是什么篇目都可以往里面填充内容,然后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

 

客观点说,说课模板确实有,而且不同的科目都可以到处找到相应的说课稿的模板。

 

但是要纠正两点:首先,这种模版绝非万能,什么课都能套用;其次,模板如果正确使用,确实有一定的好处,但其弊端更大。所以各位在使用时都要千万慎重。

 

说课稿模板的好处在于可以规范表达。看过说课稿的人都知道很多说课稿基本上把衔接语都写好了,可以减少由于临时组织语言所造成的不必要的口误。另外,由于说课模板中课程设计的大概框架已经确定,在备课时直接填充内容即可,很多同学会觉得很方便是条捷径。

 

但是缺点也是由此而来,固定化的框架无法适应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内容,特别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极易造成“套路化”的现象。也就是说随便换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样。从应试的角度出发,这么做考生之间的区分度会变小,不能体现相应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而这部分分值是占比重最大的。

 

对于模板,我建议如果对说课这种形式不太熟悉的人,可以一开始尝试用模板备课,它能提供一些现成的设计和语言表达,有利于对说课这种形式快速上手。但是,在对说课已经有所掌握之后,在接下来的训练中要通过不同课型,更多课文的练习去掉模版中固定化、模式化的东西,保留一些可取的语言的衔接句式,去掉套路化的痕迹,做到对不同课文的备课可以灵活多变。

 

那么在实际中还有种情况,很多考生因为考试临近,已经准备好说课稿并且已经背熟。这种情况下其实也并不用马上就放弃自己背熟的那个模板,因为如果从头再来可能会加大工作量(因为改变固有的课程设计和表达模式需要多次提醒纠正),甚至可能因为不怎么怎么灵活应对在说课时影响自信心。

 

那么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重新审视你所准备的说课模板,然后根据本学科不同课型进行调整(比如说教材和学情经常是不固定的),然后去掉多余的、修饰性的语句(多是华而不实并且徒耗时间),只保留基本衔接句式,这样在减轻工作量的同时也能减少套路化模式情况。

 

还有就是要分科目对待,对于体育、音乐等科目,因为课型少、内容相对固定化,确实是可以借鉴一些模板的,但是要注意导入以及活动设计要有创意以免落入俗套,要有一定区分度。对于其他学科则不能太依赖说课稿模板,比如语文,涵盖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诗歌、文言文、小说等等,每一种课型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相差很大,分析对象各不相同,所以套用模板副作用十分明显,每篇课文分析往往停留在表层,无法灵活处理每节课的重难点。

 

其实,说课这种考察形式的核心就是在于展现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才是说课考核的目的所在。

 

所以,对于教学过程每个环节都应该追求原创性、个性化的设计,而不能束缚于模板,墨守成规。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06007185号-1 网站首页站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