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为:

德育之窗

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

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之窗 / 心理健康/第11期
心理健康

第11期

发布时间:2010-06-14 11:11:16浏览次数:4095

●心理百科
健身运动与心理调适


学生学习紧张、压力大,往往忽略了体育锻炼,可是最近一项研究显示,不论是短暂的或长期的运动,都会产生显著的心理效果。常运动的人看起来精神比较好,不容易生气、沮丧,也较不容易觉得有压力;不运动的人则容易感到疲劳及情绪低落。

  也许你已经决定今天就开始运动,这是好事,问题是,开始容易,要持之以恒就难了。许多人之所以半途而废,是因为订的目标太高,一时达不到,很容易泄气而放弃。
  你选对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了吗?
  心理学家指出,许多人做运动不能持之以恒,主要是因为选择的是适合自己体能、但不适合自己人格特征的运动方式。
  那么该如何找出适合自己人格特征的运动呢?心理学家提出7 个社会心理的人格指标供读者评估人格特征:
  1、社交性。你是不是很容易跟陌生人聊天、做朋友、你喜欢一个人独力完成工作,或者喜欢打团队仗。
  2、心志自由度。你喜欢即兴式的决定,或者总是详细规划。
  3、自律性。你很容易轻言放弃,或是即使困难重重也坚持到底。
  4、侵略性。你是否很喜欢自已主张、控制全场,或是在必须表明坚决立场时会害羞怯场。
  5、竞争性。你对激烈的竞争甘之如饴,还是深以为苦。
  6、精神集中性。你是否很容易集中精神,或者是很容易转移注意力。
  7、冒险性。你是否很有冒险犯难的精神,或不喜欢打没有把握的仗。
  根据上面7个指标的答案,你很容易找适合自己人格特征的运动。例如,散步较随心所欲:网球最适合社交能力强、竞争性高、偏好随心所欲、不大喜欢纪律的人;而游泳则最需要高度自制力,与社交力无关。尽管采取适情适性的运动方式,有助于提高运动的兴趣,不过想要改变自己的人,可以选择不同运动,调整生活步调。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借着从事与自己人格特性截然不同的运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不过,在做这种运动以前,一定要先确定有足够的条件支持你持之以恒,直到对这项运动发生兴趣。
  专家的建议:
  1、慢慢地开始。就算是简单的动作,都会造成第二天的肌肉酸痛。刚开始运动的人,最忌讳运动过度,如果搞得第二天像被人打了、爬都爬不起来,很容易因此信心大减,一点继续运动的兴趣都没有了。
  2、不要和他人比。运动是为了自己,不要和那些比你年轻、运动技巧佳,或是爱表现的人比。跑步和走路所消耗的热量一样,只不过跑步比较快而已,运动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3、正确性比较重要。运动前订个小小的目标,比方说,跳绳要跳100下,或是做10分钟的跑步。但是达不到目标也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尽自己的力量,用心、正确地做每一个步骤,而不要为了达到目标敷衍了事。
  4、找个运动伙伴。有个朋友一起运动时,效果会出奇地好。而且就算洋相百出,也有个好友和你一起开怀大笑。
  5、别忘了呼吸。很多人觉得运动很辛苦,因为他们常忘了怎么一边运动,一边呼吸。氧气是身体的燃料,运动当中若能适当、规律地呼吸,自然不会上气不接下气。



●学习心理
复读生心理调试
很多复读生将自己复读的那一学年称为高四,认为这是高三生活的继续。一些老师分析,“高四”学生的心理压力要远远大于高三,对于他们来说,做好心理调节,十分必要。

  “高四”心理状态
  低自卑
  自卑的感觉很多人都有,但是复读生由于经历了高考失败的打击,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精力都产生了怀疑。在家庭中,他们感觉无法面对家长;在周围邻居眼中,感觉低人一等;在同学中间,觉得技不如人。

  除了高考打击之外,起点低,基础差是部分低分考生自卑的另一个原因。实事求是地说,部分低分考生和其他同学并不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这部分同学学习底子薄、基础差,自卑在所难免。在这方面,高分复读生相对好一些,因为他们虽然没有进入高校,但手里有一个比较好的高考成绩,感觉底气十足。

  高焦虑
  这几乎是所有复读生的“通病”。最大的表现是考试中的患得患失:复读期间,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考试,他们都非常敏感,一旦成绩不好,就会非常着急,而这种情况在普通高三班,并不是特别明显。复读班学生这种普遍的高焦虑,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比普通高三学生更加明确:考个好学校,这几乎成了他们的惟一信念。越是这样,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而焦虑情绪也越重。

  此外,来自于社会、家庭的压力,也加剧了复读生的焦虑。在复读班报名现场,家长问得比较多的是:一年能提高多少分?能不能保证明年上重点线?家长的心态,无形中就给复读生增加了压力:明年要比今年强,一年要长多少分。在这样心态下学习,对成绩患得患失,高度焦虑也就不奇怪了。

  冷漠
  复读班的整体气氛与普通班相比有很大不同。在入学后的前3个月,这里的人际关系非常冷淡,同学之间缺乏交流,同学们普遍缺乏集体观念,很难形成一个融洽的集体,几乎是“你干你的,我学我的”;在和老师的关系上,很多同学对老师缺乏信任,不主动与老师沟通。
另一个明显的表现是,部分复读班的学生轻视老师、对个别老师有抵触情绪,老师的建议根本听不进去。据分析,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属正常,毕竟复读班不同于普通高三,这里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学校,不知道各自的水平与背景,老师也是新面孔。在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同学们缺乏安全感,对谁都不信任,表现就会比较淡漠、自闭。

  复读生的心理调试
  针对复读生的几大心理特点,老师们给同学开出了调节的药方: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释放压力。
  树立合适的目标
  复读生要清楚自己的起点,明白不同层次的复读生高考提升的空间也是不同的,根据这些给自己树立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适合自己,不要过分苛求自己,否则整个“高四”过程,会一直处于低落与失败的状态。

  学会减压
  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经常压得复读生抬不起头来,这时就要学会自我减压,具体说,就是要学会宣泄和转移情绪以及自我安慰。
  首先复读生应该认识到,刚刚结束的高考不管成绩如何,都已经过去了,要尽快走出以前的阴影。
  第二,复读过程中,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会接踵而来,每一次考试都有进步是不可能的,复读生要学会正确看待平时的考试,要通过考试检查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自从上了高四,很多复读生就远离了操场,其实在这时,更要学会转移情绪,用打球、听音乐等娱乐形式,来转移自己的心理焦虑。
  第三、很多复读生在复读过程中,常常怀疑自己的复读是否有必要,担心复读一年,高考分数反而下降,浪费青春和精力。这时,就要学会自我安慰:任何一种选择都会有风险,只要自己奋斗过,就不必计较结果,要表现出一种大气与洒脱。

●生活心理
烦恼都是自找的


每个人都曾有过烦恼或正在经历烦恼,事实上,这些烦恼都是我们自找的。一个浮躁的人往往乐于自寻烦恼。你可以寻找甜蜜的爱情,你可以寻找美好的生活,但你决不可以自寻烦恼。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烦恼也是人之常情,是人人避免不了的。但是,由于每个人对待烦恼的态度不同,所以烦恼对人的影响也不同,通常人们所说的乐天派与多愁善感型就是显然的区别。乐天派的人一般很少自找烦恼,而且善于淡化烦恼,所以活的轻松,活的潇洒;而多愁善感的人喜欢自找烦恼,一旦有了烦恼,忧愁万千,牵肠挂肚,离不开,扔不掉,活的有些窝囊。
  其实,人生的大多数烦恼都是自找的,本来就没有烦恼,或者说原本就不是烦恼。例如,还有的人为钱而烦恼,有了一万想两万,有了两万想三万……可惜你除了想过钱多有钱多的得意,有没有想过钱多有钱多的烦恼,钱少的或许没有钱多的那么神气,但钱少的也没有钱多的那么多担忧,平民小户没有大富人家对盗贼绑架的担心,恐怕也少有为争夺家产使兄弟反目,甚至相残的悲哀。
  美国心理治疗专家比尔·利特尔经过研究认为:一个人若有以下心理或做法,必定会促使其自寻烦恼、无事生非:
  1、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如果你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而自怨自艾,把某些人不喜欢你的责任也统统归因于自己,那么要不多久,你就会烦恼成疾。
  2、做不可能实现的梦。最可怜的人是那些惯于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的人。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目标制定得高不可攀,他就会因为不能实现目标而烦恼。
  3、盯着消极面。牢牢记住你有多少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记着有多少次别人对你说话的态度不友善。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好的、吃亏的事情上,你就会运用这种消极的思想方法来给自己制造烦恼。
  4、制造隔阂。绝不去赞扬别人,确实做到不使用任何鼓励之辞;其次,喋喋不休地批评、挑刺、埋怨、小题大作。这是制造隔阂、自寻烦恼的妙法。
  5、滚雪球式地扩大事态。当问题第一次出现时就正视它,它就很容易化为乌有。反之,如果让问题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扩大下去,最后滚雪球的人总是遵照一条简单的规则行事:“如果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索性再往后拖拖。”这样,只会使问题变得更糟,必定会导致你的忿怒和苦恼埋在心底几个月甚至几年。
  6、以殉难者自居。母亲们过度地承担家务劳动,然后对自己说:“没有一个人真正心疼我,对我们家来说,我不过是个仆人而已。”当父亲的也能采取同样的方法:“我的骨架都累散了,谁也不把我当回事,大家都在利用我。”经常这样想,必定会使你烦恼异常,而且还能使周围的人感到讨厌,令你的感觉变得更糟。
7、“我早就知道会如此”综合症。如果你预料到有什么坏事会出现,它们多半是会兑现的。
  8、蠢人的黄金定律。把其他人都看得一钱不值。运用这条定律的关键是首先嫌弃自己,一旦贬低了自己的价值,接下来就会觉得其他人也同样浅薄,于是对他们不屑一顾,使自己变得众叛亲离。
  不论你是高官还是平民,不论你是富豪还是穷人,不论你是社会名流还是无名之辈,恐怕谁也超越不了“有得必有失的”辩证逻辑。即使你不自找烦恼,但还是少不了烦恼,因为人是现实的,不是超脱凡俗的圣人,既然这样,我们就要学会善于淡化烦恼,化解烦恼,
  那么,如何才能淡化和化解烦恼呢?你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比较的观点。比如发生了重大的车祸,死伤多人,皆为不幸。未伤者受惊,轻伤者轻痛,重伤者重痛,死亡者惨痛,由前往后比,虽是不幸,但又是大幸;从后往前比,则是不幸中的大幸。在NBA的世界里,如果人人非要跟篮神乔丹比较,那真的是很不现实的事情。很多人只能望其项背,所以只能以他为最高,做最真实的自己,否则,那肯定是件极度烦恼的事。
  2、时间的观点。遇到烦恼之事,倘若你主动从时间的角度来考虑一下,心中对此烦恼之事的感受程度可能就会大大减轻。受了老师的当众批评,面子很过不去,心里难以承受,不妨试想一下,三天后,一星期后甚至一个月后,谁还会把这件事当回事,何不提前享用这时间的益处呢?
  3、现实的观点。就是勇于承认现实,坦然面对现实,对任何既成事实的过失以及灾祸,不必为之过多的后悔和烦恼,也不必因此而不休的责备自己或他人,而应把思想和精力放在努力弥补过失,最大可能的减少损失方面,否则过多的后悔、不休的责备,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扩大事端,增加烦恼。
  4、换位的观点。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就烦恼之事来说,也是如此,置身于烦恼之中的人,往往执著一点,甚至钻“牛角尖”,千丝万缕难找头绪,甚至自己无法控制自己,此时,置于局外旁观者的劝导,往往可以起到指点迷津,淡化烦恼的作用。如果你正处于烦恼之中,你不妨做一下自己的旁观者。
  除此之外,还要知足常乐。如果你对自己要求过高,总不知足,当然很难感到愉快并会增添很多烦恼。
  请记住一句话:烦恼就像天空上的一片乌云,如果你的心中是一片晴空,那么烦恼不会对你有丝毫一影响。



●缤纷生活
打破心理定势对自我的限制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子上,一拍桌子,跳蚤迅速跳起,跳起的高度均在身长的一百倍以上,是自然界当之无愧的跳高冠军。
  科学家接下来在跳蚤的头上罩上一个玻璃罩,再让跳蚤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跳高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的高度。此后,科学家逐渐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总是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起跳高度。最终玻璃罩贴近了桌面,这时跳蚤已没有了跳跃的空间了,即使猛拍桌子,跳蚤连动都不动。试验持续一段时间后,科学家打开了玻璃罩。这时无论怎样刺激,跳蚤也不会跳了。本来跳蚤是跳高冠军,但是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的打击,让它们没有了信心,即使去掉阻碍,它们也没有了当初那种跳跃的心情了。
其实,影响跳蚤不能再跳的不是阻碍,而是那种“我没法超越”的信念!这就是心理定势,它是思维的一种倾向性,是长期形成的一种信念。想一想,我们的头脑中又有多少这样的“信念”在束缚着我们,让我们裹足不前!

跳蚤试验告诉我们:当在某一高度上失败碰壁的次数太多了,就会对自己能不能超越这个高度产生怀疑,就会认定自己不可能再有新的突破了。再聪明的人也有犯傻的时候,就像那些跳蚤一样。事实上,我们缺乏的往往并不是跳出“瓶子”的能力,而是跳出“瓶子”的信心和勇气。

  有人说:“没有所谓失败,除非你放弃尝试。”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人们认为不可能。而事实上许多的不可能,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更糟糕的是,当你认为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时,无助感便会油然而生。尤其是挫折与失败,一次次的挫折与失败可能激发一个人的斗志,也可能给我们留下心灵的阴影,丧失前进的动力。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由失败带


来的心理定势对自己的限制!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06007185号-1 网站首页站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