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为:

德育之窗

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

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之窗 / 心理健康/“陪读”弱化了孩子的能力
心理健康

“陪读”弱化了孩子的能力

发布时间:2012-11-15 08:29:28浏览次数:2308

 

“陪读”弱化了孩子的能力
 
新闻来源:教育e线
--------------------------------------------------------------------------------  
中国当前的“陪读”现象,固然有传统的作用,但叫人担心的,是有些父母把教育的定义越收越窄的做法。
据了解,这些家长或是因为担心孩子会变坏、担心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或是因为望子成龙等原因而“背井离乡”去陪读。陪读现象近年来在很多地方已形成一股潮流。
对家长含辛茹苦的陪读,孩子们似乎并不领情。
一个在上海上大学的北京男孩说:“从小到大一直是在妈妈的唠叨和爸爸的斥责中生活,之所以报考外地的大学,就是想摆脱父母的束缚和庇护。没想到妈妈非要跟着陪读,还想在上海买房子,我大概永无出头之日了,想起来就恐怖!”“我觉得跟同学们的距离越来越远,很希望自己能回归到同学当中去,跟大家过同吃同住的集体生活。”广州一个被父母陪了3年的大学生说。
四川某大学一个女学生则说:“对妈妈的呵护,我一直很痛苦。我知道母亲很爱我,并为此放弃了工作,但我觉得这份爱太沉重了。我希望妈妈回到父亲身边,过幸福的家庭生活。这样才是对我最大的信任和支持。”
甚至还有一个初中生因不满家长陪读而喝农药自杀的悲剧。
据死者的一个亲戚透露:“这一切都是陪读造成的!这个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成绩不太好。母亲的陪读给他精神上带来巨大压力。”对于当今社会上愈演愈烈的陪读现象,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邱泽奇表示:事实上,不少家长在子女的成长中,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本该由学校教育负责的部分,譬如学习成绩。当孩子要离开家庭开始独立生活时,家长才猛然发现孩子并不能独立生活。
因此,家长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家长要陪读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家长也应该明白,“陪”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使问题恶化。家长“陪读”,只会使他们的生活能力日益弱化,进而有可能成为被淘汰的对象。
人的成长中有几个阶段,其中进入成年阶段是最为重要的时期,他们正常的人格会在这个阶段健全起来,他们的心理会在这个阶段趋于成熟,他们对社会的基本观点也会在这个时期形成,并由此形成他们对自我的基本认知和对自我行为的控制模式。而18岁左右,正好是他们上大学的期间,因此,这也是他们获得自我人格的黄金时期,这就是为什么大学教育中特别强调“育人”的原因。家长如果“陪读”,也会干扰他们的人格形成。
正因为如此,父母们应该用适当的方式培养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行为自制的能力,在所有的方式中,“陪读”并不是最好选择,而是最差的策略。
(摘自《中国青年报》)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06007185号-1 网站首页站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