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者综合症
发布时间:2021-06-23 16:17:32浏览次数:10831
每次被夸都觉得 “我不配”,不是谦虚,而是心虚。心理学家 Pauline Clance,首次提出了冒充者综合症这一概念:指有些人即使获得了一些成绩与成果,但却特别不自信,甚至认为这不是自己应得的,而是冒充那些真正厉害的人而得到的。
面对夸奖,他们也经常会表示 “我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好”,总有一种欺骗他人的感觉。冒充者综合症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只是一种情绪感受。实际上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情绪。 “冒充者们”普遍认为自己守着一个秘密,一个关于自己真实能力的秘密,这个秘密让他们备受煎熬。
为何会成为冒充者?第一, 从小缺乏“被夸”的经历。冒充者们通常表示“被夸”会引发一系列令人不适的情绪,例如尴尬、恐慌、无助等,这跟他们成长经历中缺乏“被夸练习”有关。第二,被“错误夸奖”。Carol Dweck 教授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一个常见的育儿错误:夸赞孩子 “你真聪明” 等类似的话,虽然这些话都是赞美之词,但实际上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了很大阻碍。这是因为,这种夸奖方式只涉及到“本质问题”,却没有看到人的努力。也就是说,要么你聪明,要么你不聪明,很难通过努力去改变它。因此,当孩子犯错误时,心里会这样想:“我这一次的成绩很差,肯定是因为我根本不聪明。” 然而,就算再聪明的孩子,也会出现成绩差的情况。如果现在怀疑自己一点都不聪明,那么之前或以后的好成绩该如何归因呢? “哦,一定是我的运气好,每次都可以遇到刚巧自己擅长的题目。”
如何告别自我否定?第一步,大声说出这种 “冒名顶替” 的感受。尝试向你身边信得过的朋友、同学,询问他们自己到底表现得怎么样,并且可以说一说“自我怀疑”的这种经历。许多 “冒充者们”都会担心,一旦询问他人自己表现如何,就会证实自己的担忧。实际上,一旦问了别人,你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大家都觉得你其实很棒。虽然这时候你还是会想:“他们只不过被我成功欺骗了而已,其实我没有那么好。”但是如果每一次你都愿意敞开去交流,你会慢慢改变自己的这种想法,发现原来是自欺欺人。另外,可能你会发现,身边的人其实都在自我怀疑,你并不是一个人。第二步, 记下你的努力与成就。意识到这个现象普遍存在后,接下来更为重要的是,你可以记录自己的努力、记录失败的原因、记录自己获得的成就。你可能会惊喜地发现,此刻的成功与好成绩,正是因为前段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而失败则可能是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的,根本不是自己的原因。第三步,设置合理的目标与期望。有的时候,“冒充者们” 有些完美主义倾向,想着:一定要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样或许便可以避免让他人发现自身的不足。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不仅很难把每件事都做到完美,还会给自己带来限制:不寻求帮助、一直拖延。如果可以意识到自己其实还是比较优秀的,那么或许便不再需要大把的 “完美成果”,来不断证明自己的优秀。从现在开始,设置更加合理的目标与期望,允许自己出错、允许失败。你会发现,允许自己失败时,你在很多人眼里依然是优秀的。
(所有内容仅供内部学习,版权归版权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