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窗

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

第27期

发布时间:2010-06-14 11:22:25浏览次数:2642

●学习心理
      调节考前心态的方法


      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期末考试也离我们越来越近。在临考前,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摆正考试心态的方法。
      1.做一些积极地自我暗示,树立信心
      复习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时间紧迫了,复习过的知识多了,这时候考生反而会感觉到自己似乎还有这样那样的知识没有掌握好而紧张。这时候应该作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我的成绩一向是好的,考试一定能成功。”或“我是行的,尽管平时的成绩不怎么样,但考试时一定会正常发挥,取得好成绩。”常作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就能树立信心,有效地消除对考试的紧张感和恐惧感。
      2.正确对待别人的期望与评价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同学能考出理想的成绩,是家长和老师的普遍心理,而这种心理无形中给同学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过多考虑自己考好了会怎么样,考不好又会怎么样,就会在考试中患得患失。一旦遇到难题就会担心自己解答不出来,达不到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从而产生焦虑的心理,使得思维因恐慌变得混乱,造成后面容易的题目也做错了。因此,这段时间同学应该排除一切杂念,不要去在乎别人的期望与评价。
      3.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期望值
      同学一般都会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家长和老师也会给同学提出一些要求。对自己高要求,本来是好事,但如果脱离了客观实际,则会适得其反。
      4.学会体验成功感
      对成绩一般的同学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每当自己解决了一个难题,就应该好好地体验一下成功感,这样就能够对自己产生新的认识,对自己更有信心。在考场上遇到难题紧张起来时,体验一下自己过去的成功感,就能放松紧张的心理,把平时没能发挥的潜能挖掘出来,获得考试的成功。

      5.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考试。
      在考试中,任何难以预料的事情都会发生。有时可能是这科试卷的难度不大,或是自己复习的要点抓对了,感到很容易;有时可能是这科的难度特别大,或是自己复习的要点把握得不够好。碰到前一种情况,不能忘乎所以,不能被兴奋冲昏了头脑。要知道,你感觉容易,别人也会感到容易的;碰到后一种情况,也不要紧张恐慌,垂头丧气。要知道,你感觉难,别人也感到难的。这时候,就应该以平和的心态考下去,只要发挥出了自己正常的水平,就一定能够成功。

 


      ●学习心理
      考前考生最爱问的十大经典问题
      一、考前紧张不起来怎么办?
        第一,要注意适度的休息、娱乐和锻炼;第二,要交换一下复习的形式,避免单调机械的刺激产生的厌烦心理。第三,可学国外运动员赛前给自己打气的办法,复习前挥挥拳头喊几句或默念几句振奋精神的口号,自己动员自己重新树立拼搏的欲望。
      二、考前烦躁不安,看不进书怎么办?
        这类考生大多学习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由于对未来大致成败的结果把握不定,因而极易产生焦虑情绪。由于心事重重,使得这类考生无法把精力集中在复习中。对于这种情况,考生一定要把自己真正担心的东西表述清楚,然后再设法否定自己的这种担心,以解除自己的心理负担。此外,当考生感到所要复习的东西太多时,则往往会因多而生乱,乱而生烦。所以这类考生的当务之急,是将所要复习的东西按重要性的次序,排列出一个合理有序的复习进程来。
      三、临考前失眠怎么办?
        失眠往往产生于对考试过于紧张的心理以及对失眠后果的过于担心。实际上,完全没有睡着觉的情形是很少存在的,因此失眠一般并不影响考生在考试中智能的正常释放。失眠的真正危害正是在于失眠者过度夸大了失眠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因而在考前和考试中不断给自己以消极的心理暗示。所以解除思想包袱是解除考生考前失眠问题的根本法宝。
      四、觉得身体某部位不对劲儿怎么办?
        有些考生每逢考试,就觉得自己胃痛、肚子痛或头痛等,这绝大部分是心理因素在作怪,主要是人的心理紧张引起的。考生若特别留意并与考试建立了联系,则以后一到考试就会人为地留意或感觉那个部位,则不适的感觉就会暗示出来。为此,正确的做法是:不留意,不强化。
      五、考砸一两门,影响到后面怎么办?
        很多考生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考砸了一两门就等于全砸了。实际上在每次考试中,几乎人人都至少认为自己有一两门考得不太理想。因此考砸了一两门当看作正常情况,没必要为此殃及其它。
      六、考场上突然慌神了怎么办?
        当考生对许多意外和困难没有预先估计到并找出解决的办法,那么问题一旦出现时自己就容易惊慌失措。把以前考场上常遇的问题搜集起来,并请些“高参”出出主意,可保你临危不乱。
      七、平时水平高,考试发挥不出来怎么办?
        平时就应和考试的要求一样,要正确率,要速度。只有平时如考时,才能考时如平时。
      八、在考场上如遇噪音怎么办?
        这些噪音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噪音。越是注意噪音,越是觉得它正在干扰自己,就会越感到不安,它的分心作用也就越强,所以考生要克服心理性噪音对考试的妨碍,不必去理会它。
      九、碰上不会的题或想不起的知识怎么办?
        首先考生应先分析一下自己不会做的大致原因:是忘记了有关知识,还是题目没理解透彻?或是题目线索太多,自己一时难以理出头绪?然后再据此考虑采取相应对策。这样按程序有条理地去做,即使题目仍未解出,也不会去想无用而有害的事,而是可以自慰自励:“这题对我难,对别人也难。”考生在考试时,有时会出现某些知识回忆不起来的现象。此时,你可联想老师讲这段知识的具体情景,也可联想与这段知识相关的知识,以寻找回忆的线索。
      十、时间不多却有好多题没做,怎么办?
        此时考生一定要有个合理的目标和合理的决策,即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能做多少算多少;倘若你这时还企图全部做完全部做对反而连较低目标也实现不了。另外考生优先选择的题目应是自己比较有把握和分值较高的,而且要考虑所要花费的时间,把三者综合平衡之后再作出一个明智的选择方案。
      
      ●自助魔方


      我命在我不在天
      


          
      以前,有个人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事例:某天他和他母亲一起骑车外出。骑着骑着,由于上了年岁的缘故,老人渐渐地有点体力不支,因而骑速也越来越慢了。忽然,老人对儿子说:“你怎么给我弄了辆没气儿的车骑,让我越骑越费劲”。儿子定睛一看,车胎是鼓鼓的,一点儿也没有“没气”的迹象。然而对此他没有声张,而是让母亲下车,然后推上车,到附近母亲看不见的地方遛达了一会儿,再假装打完气回来。母亲重新骑上这“有气”的车后,立刻显得精神焕发,并教训儿子道:“我说刚才怎么越骑越费劲,你看这打气后再骑起来不是轻便多了。”遂后一直到目的地,母亲再也没说一声“骑不动”。
          
      这使我想起了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叫“归因”的重要概念。当我们自己或者他人身上出现了某种行为,某种事情、某种后果,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倾向于对之找出原因的解释,这就叫归因。同时心理学家还发现,人们把获得成功或遭致失败的因素归于何种因素,对其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自信和积极性,均有着不小的影响。比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位老母亲,倘若她把自己骑车费力归因于“自己老了,不中用了”,那么恐怕她就会越骑越没情绪,越骑越觉得体力不支;反之,如果她把骑车费力的原因归于外部因素,如车没气了,路太陡等等,而不是内部因素,则就没有影响她继续骑下去的信心和积极性。同样,当一个人患了心理疾病后,他必定要对自己的这一状态作出原因的解释。他怎么解释这事,影响着他今后对待心理疾病的态度。
          
      心理疾病患者对心病常见的一个归因叫做“自我贬损”的归因。从一般人的归因机制来看,人们大都倾向于把积极的结果归于自己的内因,而把消极的结果归于外因。如“领导喜欢我是因为我能力强”,“我考得好是因为我聪明”、“我没考好是因为老师出题太偏了”、“我来晚了是因为路太难走”,等等。这种倾向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服务的偏向”,它源于人们对自我心理或自尊进行保护的下意识。但对于心理病人,由于他们比较自卑,思维消极,他们就和上述一般人不同,他们很少做“自我服务”的归因。反之,他们在许多旁人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却总能从中“挖掘”出严重否定自己的因素来。比如表现,马上就嫌自己太差太笨,和人家差得太远;在公开场合说话有点紧张,立刻就骂自己“没出息,今生今世干不成大事”。这种归因倾向,在心理学中称之为“自我损害的偏向”。

          
      以自我损害的归因偏向为基础,心理疾病的患者往往建立了一个自我贬损的心理帐户:把所有错误都由自己扛,比如今天说话有个小失误,见了个漂亮异性表情没有太自然,钢笔字因某事打搅了没有接着练等等,他们都不轻易放过,而是要深挖这种表面现象背后的本质,直至上纲上线到自己“没本事”、“没出息”、“没治了”这样的高度才算“终审结案”。
         
      因此,我们对于涉及自身许多后果的归因,应该客观公正,实是求是,该是什么原因就是什么原因,不夸大,不杜撰,不自揽,这样才真正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和问题的积极解决。甚至对于自卑消极的心病患者,往自我服务的归因偏差靠点拢,有点自恋,都不为过。健康适度的自恋可以使人充满信心并勇气十足地去完成事情,

          
      心理疾病患者对心病常见的另一个归因叫做“命运不可控制”的归因。心理疾病患往往认为自己的心病是不良性格所致(这本不错),而性格又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所以他们对改变自我,战胜心病没有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将自己的问题、失败、麻烦归因为于不可控的因素,是消极的归因方式。比如,将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会使个体产生自卑和羞耻的情感体验,对未来成功缺乏信心,忽视努力在成功中的作用,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败缺乏坚持性。
          
      我们得了心理疾病是和性格有关,但“行为成习惯,习惯成性格”中的习惯虽然说不好改,但不是不能改,因为习惯又是由我们可以控制的行为决定的。如果说我们的心病缘于我们的消极性格,消极性格缘于我们的消极习惯,消极习惯缘于消极行为,那么,我们为何不反其道行之,由积极行为开始,养成积极习惯缔造积极性格,进而消除心病呢?
          
      也就是说,自己能力不行,不善处世,不会生活,这些问题又都是可改进的,不是“过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后仍将如此”。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习惯和方法,来提高我们的素质,除非我们不愿意做任何努力了。如此说来,任何对自己的前途持悲观和怀疑的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对于命运,我们应该永远抱有信心。因为:胜利的观念是胜利的前提。

           
      所以,我们首先要树立“我的命运我做主”、“我定胜心病”的坚强信念,绝不能任凭命运的摆布,成为命运的奴隶,完全忽视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命运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艰难困苦的处境,那我们就应扼住命运的咽喉,迎接命运的挑战,让自己成为能够驾驭自己命运的强者。
           我命在我不在天!       
      
      (战胜心病信心系列谈之二)


          


      ●缤纷生活
      小河里的流水
      佛陀旅行经过一个森林,那一天非常热,刚好在中午,他觉得口渴,就告诉他的弟子阿难:“我们刚走过一条小溪,你去取一些水来。”
          
      阿难往回走,但是他发现那条小溪非常小,因为有车子经过,溪水被弄得很污浊,本来沉淀的泥土都浮了上来,现在这水已经不能喝了。他回到佛陀身边,告诉佛陀:“小河里的水已经很脏,不能喝了,请你允许我继续走,我知道有一条河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我去那里取水。”
           佛陀说:“不,你到刚才那条小溪去取水。”
           阿难知道那条小溪里的水取来也无法饮用。时间不必要地被浪费,而他又感到口渴,但是佛陀说了,他就必须去,然后他再次回来。
           当他第二次回来的时候,阿难问佛陀:“你坚持叫我去,但我是不是能做些什么使那些水变纯净?”
          
      佛陀说:“请你什么事都不要做,否则你将会使它变得更不纯净。不要进入那条溪流,只要在外面、在岸边等待,如果你进入溪流,你将会把水弄得更浑浊……”
           佛陀说:“你再去。”
          
当阿难第三次回到那条溪流边时,水已经很清澈了,泥沙也流走了,枯叶也消失了。阿难笑了,他取了水快活地回来,对佛陀说:“你教导的方法真是有效。”
           佛陀笑了,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只需要耐心。”

联系我们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06007185号
TOP
网站首页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