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金钥匙 打开智慧门
——《短歌行》教学反思
新乡市第一中学 魏兴毅
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就如同带领他们探寻洞中宝藏。来到洞门口之后,如何打开大门就成了关键。如果没有钥匙,开门就会费时费力;如果找到钥匙,问题就简单多了,我在讲《短歌行》这首诗时就有这样一种感受。
《短歌行》是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代表作品,是文学作品的名篇,多次被选入高中教材,讲过这首诗的人不计其数。很多人在讲这首诗时,往往是先疏通诗意,把全诗分为几个层次,逐层分析,意思分析结束以后,再逐层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最后再分析诗中手法的运用。我也试着这样讲过一次,但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机械单一,缺少变化。整首诗被分解的支离破碎,学生也不容易从整体上把握全诗。感觉是费时费力,效果不佳。
于是我又尝试了下面的教法:
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预习全诗,大致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然后直接从分析情感入手,找出最能体现诗歌情感的“忧”字,从“忧”字开始逐层深入分析。
“忧”字渗透全篇,为全诗之纲,从诗人忧什么入手,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找到忧的两个重点:忧人生短暂,忧贤才难得。
然后找出忧思原因是诗人渴望一统天下,并找出对应诗句,这样全诗的内容和感情就一目了然了。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从全局上把握了全诗。
经过两种方法的比较,我深深感觉到教学设计是多么的重要,选择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效果竟是如此的不同,第一种方法单调、费力,整体效果差,而第二种方法就能够让学生轻松把握全诗,老师点拨也省力得多。所以,好的教学设计,好的切入点就好像金钥匙一样重要。
当然这首诗中除了表现诗人忧虑的情感以外,还有诗人想象出来的贤才来投靠自己时的喜悦之情,这种想象出来的喜悦之情越是强烈,就越能衬托出现实中诗人忧思的深重。这些情感,只有引导学生认真深入地分析,才能把握得准确。不过,如果问题设计安排好了,这些情感分析也是比较简单的。
对于这节课的其它方面的总结如下:
1.内容和时间安排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说抓住了这首诗的要点,对整首诗的情感分析比较到位,但由于分析情感用时较多,后面留给鉴赏手法时间比较少,所以,当学生找到了运用的手法时,仔细分析就来不及了,我只好自己给学生总结了一下,应该说在时间的安排上还有些欠缺。
2.提问
所提出的问题,前后衔接比较紧密,比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过提问的语言有些地方还不够精准,还需要不断锤炼。
3.学生参与
学生参与比较充分,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活动形式多样,比如朗读就有齐读、自读、个人朗诵等多种形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来,我觉得这一点是课堂比较成功的地方。不过在讨论方面,我觉得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些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同桌讨论即可,没有必要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一点以后我会注意。
以上是我对这次讲课的一些反思,如有缺点和不足,还望专家批评指正。
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魏兴毅
使用多媒体上课在我们学校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我觉得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第一,很多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往往让学生关掉所有的灯,这样好让学生看清屏幕。这样做的确可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屏幕,便于开展多媒体教学。但是关掉灯却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因为学生虽然可以看清楚屏幕了,但是班上黑漆漆的环境实在是让人感到压抑,并且学生在看课本时,光线就会显得非常暗,记笔记也非常不方便,时间长了,也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视力。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觉得,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可以增大字体,增大字体颜色与底版颜色的区分度,关键的词语用特殊的字体、特别的颜色或制作特效加以强化。这样,在上课时,我们只要让学生关掉讲台上的灯就可以了,下面的灯可以继续亮着,学生既可以看清屏幕,也不影响看书、记笔记。如果需要看视频或其他特殊情况,再让学生关掉灯也为时不晚。
第二,如果每天上课都用多媒体教学,时间长了学生也会神经疲劳。上课就像人吃饭一样,老吃好的食物,那么也会有种多疾病的发生,而且人的咀嚼能力也会下降。所以上课也如此,老让学生过多的享受多媒体的优越,我认为恰恰会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在课堂上的关系疏远了,学生望着一张张幻灯片和以前老让学生看着老师一直在黑板上有着总也写不完的粉笔字有什么区别呢?
第三,课件设计中要尽量少用“音效”“动作”设计,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必要的动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但太多的动画只能使学生产生过多的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遐想,从而忽视了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所以,正确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教学,但如果不加分析,盲目使用,反而会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
听武镇北老师讲课有感
魏兴毅
上学期,在十中阶梯教室有幸听了一次武镇北老师的讲课,感觉震动颇大,受益颇多,感觉他真正做到了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古人,做到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探究性学习。
他这次讲的课文是《湖心亭看雪》,讲课之前发给每个人一张小页子,上面印着课文和两种版本的翻译,一种是语文版的,一种是人教版的。两种版本的翻译出入很大,听课的老师都在讨论究竟那一种版本更好一些。
开始讲课了,究竟那一种版本更好一些呢?有些老师害怕的就是有不同的说法,让自己无法选择。而武老师则不然,他是让大家认真地去寻找二者的不同,然后依次说明有哪些不同,讨论哪一种说法更好一些。同学们各抒己见,他要求发言的同学一定要有依据。探讨越来越深刻,问题也越来越明朗。他在最后提出自己的意见,用确切的依据来进行证明,说明各种版本的不足。用不同版本的译文讲课,我们已经很少做到,能确切地证明它的错误,更需要做大量的研究。有时候,他还指出两种版本的注解都不准确的地方,并且通过推理证明,让你很赞同他的观点,这实在是难能可贵。想想我们的课堂,真的是研究不够深入,受教参的限制的太大了。
他的这些做法充分体现了他的研究精神,他的不迷信权威的精神。
还有,他不迷信古人。在我们的教学中,从来都是说课文多好多好,很少去说文章有哪些不足,特别是在写法和用词上,更不允许学生说三道四。但武老师竟然指出张岱哪些地方写得不好或不到位,让学生改写,并称赞学生比作者写的更好,这使我受到极大的震撼。
我在思考,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制度束缚了学生,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会质疑,为什么我们的学生缺少创造力,这是不是就是我们造成的。我们总相信选入教材的就是好的,教参上写的都是对的,流传至今的都是经典,反对学生否定自己,反对学生质疑大家(名家)。只分析文章写得如何如何好,而不去分析文章的缺点,不敢去否定名家作品。我们的做法,是不是无形中就限制了学生,限制了他们的思维,限制了他们的创新,限制了他们养成质疑的习惯?我们是不是真的是历史的罪人?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想到此,我后背的汗涔涔然……
用宽容赢得学生 用智慧赢得课堂
魏兴毅
很多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在新接的班里,经常有那么几个性格执拗的学生,喜欢和老师唱对台戏,他们有时会公然在课堂上站起来发表一些和老师意见不同甚至是意见相悖的言论,个别时候还有几个学生随声附和,或者跟着起哄。面对这种情况,有些老师勃然大怒,用严厉的批评解决问题;有些老师非常生气,用讽刺和挖苦进行反击;有些老师用停止讲课来威胁。这些办法或许暂时有用,可以让你继续讲课;但也可能起不到根本解决问题的作用,影响课堂效果,引发师生矛盾,影响以后的教学。
对于这些问题,我的认识是这样的:
1、 应该有一个宽容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
学生作为一个认识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错误和偏激的认识,这是不可避免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理解学生会犯错误,允许学生存有不同的意见,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以正确的方法去引导。理解到这一层,我们可能会有更多的耐心和更乐观的心态。
另外,老师作为一个人,也经常会犯一些错误,如果真的是自己错了,我们为什么不允许学生指出来呢?所以,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给学生也给自己留一点接受的空间,体谅对方,换位思考。苛责别人的人也会被别人苛责,尊重别人的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2、 讲究方法,用智慧赢得课堂。
遇到学生提出问题时,能解答的要耐心的解答。或举例讲解,或善意规劝,或让其他同学来进行回答,老师补充。有时也可用幽默的语言与提问的学生开一个适度的玩笑,可以在夸奖对方优点的同时指出他的不足或不当,不便回答的问题可以把问题还给对方,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在课下解决,课下的批评与交流会给自己留下更多的空间,赢得更大的胜算。
我们因为爱学生而宽容学生,因为宽容学生而赢得学生尊重,因为赢得尊重才能更深刻地影响学生,改变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如果采用过于直接、简单方法可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我们要多动脑筋,讲究策略,讲究教学方法,在能与学生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请相信春风化雨往往胜过雷霆之怒。最后,希望我们都能以智慧和热情去赢得属于自己的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