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参加妨害公共安全的活动》习题
发布时间:2017-12-18 03:18:32浏览次数:4464
《不参加妨害公共安全的活动》习题
一、单项选择
1.有下列哪种行为的人可能是恐怖袭击嫌疑人:( )
A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
B着装或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
C以上都是
2.遭遇纵火恐怖袭击,做法正确的是:( )
A逃跑时把贵重物品都带上
B随意奔跑,找不到出口就跳楼
C逃跑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对在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故意损毁、移动覆盖物、标志、防围的”,尚未造成重大伤害和损伤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 )
A 处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B 处15日以下拘留。
C 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D 没有任何处罚
4.由于“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弹簧刀或其他管制刀具的”被“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属于( )
A 犯罪行为 B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C 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D 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二、简答题
1.《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哪些处罚类型?
2.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有害于人、有利于已”,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C 2.C 3.A 4.D
二、简答
1.答:(1)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2)处以200元下罚款或者警告
2.答:这种说法中有害于人是对的,有利于已是错的。因为:
①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干扰正常的社会活动,损害他人的利益,败坏了社会风气,因而是有害于人的。
②从表面上看,这种行为有可能给行为人带来一时的某些方便,但实质上对行为人本身也是不利的。因为它违反了我国法律,要受到制裁。与此相联系,行为人会因犯众怒而遭谴责,被人看不起,从而因心理烦恼而痛苦。所以从根本上说它也不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