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窗

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

“复旦投毒案”背后那颗“冷漠的心”

发布时间:2014-03-21 08:58:17浏览次数:2307

 

“复旦投毒案”背后那颗“冷漠的心”
 
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发生后,有学化学的网友惊惧,有那么多可以置人于死地的有毒化合物伸手可触,岂不是处处充满危机?其实,最令人恐怖的不是有毒物质,而是人心。从1995年清华大学、1997年北京大学两起铊盐投毒事件,到2004年马加爵案、扬州大学秋水仙碱投毒事件,再到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案。那一颗颗漠视生命的心,一颗颗扭曲的心灵,震惊社会。
最近几天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发生后,人们再度掀起对大学生人群心理健康以及道德品质提升的相关话题。虽然已经是老生常谈,但是不断出现的大学生投毒杀害身边同学的极端个案还是让社会上每个已经为人父母的成年人感到一阵阵的寒意……用化学品毒害身边的同学,这得是多大的仇恨和多扭曲的心理才能做出如此疯狂的行为,这得是对生命的多大的漠视和对自我人格多么糊涂的认知,才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而它确实是发生了。
按照常理,一个能够进入国内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在心智的健全程度上,应该是能够符合一个正常人的要求的,可是我们也通过类似极端个案看到,少数人群即使是智商很高,但不代表他的情商和人格没有问题,有时候还会问题很大。比如这些用毒物毒杀同学的人,笔者相信,一些生活中的琐碎矛盾和激烈冲突只是诱发他们行凶的导火索,是诱因,真正让他们走向人生毁灭的是他们的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的长期淤积,必然导致一个人在某一个特定时刻做出非理性的事情,虽然事后可能其本人也会后悔,但往往都是冲动在前,无力挽回。
这就要求我们的高校,加大对学生心理关怀的力度,尤其是当前社会竞争压力普遍比较大,而大学生又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面对挫折和压力,一些人可能会因为这些压力而产生严重的心理疾患,如果再加上外因的刺激,恐怕就会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犯罪行为,这是很难预防的犯罪,只能是在事前加大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的力度,才能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
应当承认,目前,国人对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如同对看牙科的重视程度一样,还没有像国外的人那样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我们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比较初级的自我疏导和辅导员谈心的层次上,所以起到的效果可能不会太好。复旦大学的投毒案件再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加强大学生乃至中学生的心理辅导,不仅仅是对其个人负责,也关乎他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群积极乐观的朋友中间,而不是相反。
虽然目前这起案子的真实原因还没有最后查实,但同学之间的相残已经足够触目惊心,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心理辅导的讨论还应该继续。
 
联系我们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06007185号
TOP
网站首页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