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第二十一期
(总第944期)
新乡市第一中学办公室 2016年7月7日
我校党员干部认真收看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盛况
今天上午10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大会召开期间,校党委书记张彩霞,校长王伟带领全体中层以上党员干部集中收看了大会直播盛况,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
同志们对我们党95年来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所走过的波澜壮阔历史进程和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倍感自豪,对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目标任务倍感振奋。大家一致表示:将深入学习、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坚守初心,以受表彰的先进模范为表率,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以更加强烈的宗旨意识,以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中,为实现学校早日建成“一流全国名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办公室)
校党委受到省委表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省委、市委、局党委先后对全省、全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校党委被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高一年级党支部被授予“新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在市教育局党委和校党委的表彰中,李自起、宁长兴、李法宽、赵冰、王淼、杨擎等17名同志荣获“新乡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光荣称号,海鹏同志荣获“新乡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高三年级党支部、少儿部党支部、南校区初中部党支部荣获“新乡市一中先进党支部”;侯兆兵、海鹏、贾共云、牛风荣、杨丽萍、张顺琦、郭宗义等36名同志荣获“新乡市一中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办公室)
校党委书记张彩霞到我校驻村联系点——柳园村讲党课
7月5日,校党委书记张彩霞,副校长闫宏来到我校驻村联队结对帮扶点——原阳县官厂乡柳园村,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村干部、党员上党课。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农村党员学什么,结合实际怎么学,学了之后如何做?党课上,张彩霞、闫宏分别以“用每一位党员的合格夯实执政党生命力的根基”、“读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为题,为大家讲解了“两学一做”的背景、要求、步骤等内容,重点就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如何立足自身,做一名合格党员做了论述。号召大家要结合农村工作和农村党员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深入扎实推进学习教育,用党章党规规范言行,用系列讲话统一思想,做政治政策的“明白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乡村文明的“带头人”、和谐稳定的“责任人”、立身做事的“公道人”,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生产生活中做表率,带领广大群众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
党课内容丰富,学习形式接地气,架起了校党委和柳园村党支部对接的桥梁,拉近了校党委和基层党员之间的距离。党课活动中,张彩霞、闫宏和大家聊家常,了解党员同志的家庭现状和实际困难,探讨帮扶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良策。 (办公室)
我校诗词达人游宗骁喜获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
日前,由全国语文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创新作文大赛复赛圆满落下帷幕,我校诗词达人游宗骁喜获大赛一等奖,将进入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参加全国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
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其中,初赛的十分之一作品进入了复赛选拔。在复赛中,游宗骁同学的作品《金行》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以稳居前十分之一的优势获得一等奖。
游宗骁同学系我校少儿部1201班学生,平日酷爱诗词和古典文化,曾一度作为少儿部大讲堂的主讲嘉宾,为同学们做古诗词文化研究讲座。入校至今,他已收集整理古诗词两千余首,并出版印刷了自己的诗集《羲和集》,是我校有名的诗词达人。(少儿部)
新疆亚克西饭店:情系一中,关爱教育,再次到我校捐资助学
7月1日,我市新疆亚克西饭店总经理吾麦尔.麦麦提再次来到学校,捐献10000元助学金,这笔爱心款将用于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资助。
校党委书记张彩霞、校长王伟热情接待了吾麦尔.麦麦提一行,并向吾麦尔先生长期关心支持我校教育事业发展,捐资助学、无私奉献的义举致以崇高的敬意。
此次捐资是吾麦尔.麦麦提先生继2015年对我校捐助后的第二次捐助,两年中共计捐献爱心助学金20000元。吾麦尔先生表示,今后将会把爱心助学这一行动长期开展下去,和学校携手,共同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才华、有志气的社会精英和国家栋梁之材。
(办公室)
简讯:
1.7月6日,宿管处组织三个校区全体宿管老师召开业务培训暨工作总结会议,全面总结本学期宿管工作,集中进行业务学习。副校长李华轩出席会议,就预防和杜绝校园欺凌事件提出要求。(宿管处)
2.日前,66届4班、5班、65届5班的老校友们相约回到母校,看望恩师,重游校园,追忆青春岁月,共叙师生、同窗情谊。校友办积极提供服务,让校友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校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