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清楚这种肥料的作用机理,但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夏家店乡水泉村村民王文明自从用了它后发现,“西葫芦的秧子长得好了,果儿也个大了,收购商更愿意要我们的。”王文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记者实地采访了解到,王文明口中的这种肥料是由北京汉科财富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沼菌威物理生物新型有机肥。该肥料高效利用沼液,将水溶性有机碳、多功能复合菌、有机螯合纳米转材料等多项新技术新材料融入沼液新型产品体系中,赋予沼液养殖废弃物新的生命活力。
据悉,汉科财富现已完成了叶面喷施肥、冲施肥、滴灌肥、硕果肥、无土栽培营养液等多品种研发生产,目前正在田间试验推广。
大棚对比效果明显
王文明种植大棚多年,2017年他在自家大棚内率先施用沼菌威物理生物新型有机肥料,将传统化学肥料和新型肥料在同一棚内进行对比,差异明显。
记者发现,正如王文明所说,施用新型肥料的西葫芦秧苗更好、果实更大,比其他肥料的效果好。“现在采摘每斤5元,每天能卖出100多斤。”王文明说。当地村民发现“异样”后,经常到王文明家的大棚里参观学习。
除了上述特征外,内蒙古沼菌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洪廷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施用新型肥料的西葫芦耐储存。他用切开的西葫芦做过试验,“在常温下存放,可以放一个多月。”李洪廷说。
虽然试验不够标准,但也能反映一定问题。汉科财富执行董事、专家组组长刘富军介绍,试验目前也在西红柿、甘蓝等作物上进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沼菌威肥料的西红柿、甘蓝等作物的产量、品质都有明显提升,深受农户的欢迎。”刘富军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其实,这不仅与沼菌威肥料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有关,还与沼液本身的作用有关。
刘富军介绍,沼液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氨基酸、有机酸及各种水解酶等生物活性物质,是很好的肥料,不仅能促进作物的生长,还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从而改善产品品质。“但目前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液利用率较低。”刘富军说。
众所周知,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大量废弃物是重要的农业污染排放源。虽然有厌氧发酵技术能利用废弃物生产出沼气,但同时排放大量沼液仍是畜牧业污染排放的重要贡献者。
据介绍,沼气池中的粪污发酵不完全,排出的沼液污染因子浓度和种类大量增加,如不及时消纳将造成二次污染。
据统计,每头成年母牛每天产生16公斤粪便、7公斤尿,其中含有氮126克、磷61克,这些粪污的化学需氧量为99克。刘富军据此计算,万头牛场每天产生160吨粪便、60吨尿,再加上冲洗牛舍所产生的污水,污染物排放量巨大。
“如能妥善处理沼液,可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带来全养分的有机肥料。”刘富军说。
而沼液除了具有肥料的功效,还有农药的功效。据了解,沼液对多种农业种植病虫害有抑制杀灭驱赶的作用,如得到合理利用,可以大幅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肥料生产工艺简单
走进赤峰市绿景园农牧业专业合作社沼菌威肥料生产车间,设备占地空间不大,仅有两个工人在生产沼菌威肥料。
绿景园合作社理事长陈晓旭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设备投资近30万元,加上配套资金50万元,共投资80万元便能建一个年产1万吨的小型生产厂。“如当年销售3000吨,则产值为420万元,利润可达150万元。”
记者获悉,绿景园合作社生产的肥料多为自用。根据需要,该合作社正在投资建设年产2万吨的新型肥料生产厂。
目前,汉科财富已经在全国建立了3个生产试验厂和7个示范厂。刘富军计划到2020年建设100个生产厂。除了建设生产厂外,汉科财富还要建设加肥站、绿色产品种植基地,形成“生产厂—加肥站—种植基地”推广模式。
汉科财富新型肥料项目研发组首席专家谭家玉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根据产品自身不易远距离运输的特点,项目的设计为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而上述推广模式的创新点在于,在加肥站实体网络建立上,以加肥站为纽带和节点,将供货和服务连接,将生产厂与用户连接。“加肥站建立起来,凭借诸多优势将市场稳稳地把控在手。”谭家玉说。
经过长期试验和实践,沼菌威肥料的功效已得到证实。2014年11月,科技部组织中国环境科学院刘鸿亮院士等专家进行评审,认为“技术工程示范实现了水肥、防病促长及增产提质一体化,促进了‘种植—养殖—沼气—肥料’循环农业经济模式的发展”。
而专家组也建议课题组通过试验示范测定新型肥料对主要农作物增产提质、增加土壤肥效的效果及作用机理,形成技术规范和标准,做好技术全面推广的准备。
面对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刘富军希望通过沼菌威新型肥料的推广,“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