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回光返照,因为它仍然是封建社会里农耕文明下,相比前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社会发展却无实质性的飞跃,尽管出现了近代的曙光,最终仍然没有过渡到近代社会。此时封建制度已经衰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中西实力对比发生严重逆转,为近代中华民族危机的出现埋下了隐患。那么,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欧的历史到底出现了什么样的不同走向,从而决定了中西不同的历史命运呢?带着这一问题,笔者将在本文中作简要分析。
第一, 第一,经济上:
中国,农耕经济高度发达,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在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下产生,但资本主义萌芽在封建制度的束缚之下发展十分缓慢,后来在列强的侵略之下夭折,始终没有发展为改变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没有起到推动社会形态根本转变的作用。尤其是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此政策虽然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的安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但明清两代统治者仍顽固延续,这不仅阻碍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这是造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中国日益落伍的历史原因之一。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迅速发展为完整的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经济,先后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三个发展阶段。和东方的中国不同,西欧各国普遍实行重商主义政策,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经过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是迅猛异常,从根本上推动了西欧社会形态的转变。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欧国家相继完成了向工业国家的转变,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东方落后、西方先进的世界格局也开始形成。
第二,政治上: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并达到顶峰。明太祖废除丞相,使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明清时期的封建专制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总之,它极力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严厉打击和压制工商业,无情扼杀有损于封建专制统治的任何新的因素,起了维护中国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西欧,摆脱天主教会和世俗王权的封建束缚,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不断进行,资本主义代议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它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代表,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使英国走向了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道路,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和前提,极大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第三, 第三,思想上:
中国, 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厉行文化专制,大力倡导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遏制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虽然也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但只是少数知识分子的零星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而处于萌芽状态;仅停留于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没有提出对新社会的政治构想,也没有形成强大的社会思潮。
西欧,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冲破基督教神学桎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宗教改革则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和神权统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斗争旗帜,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重大影响。启蒙运动不仅反对封建神学和封建制度,而且还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出许多政治构想,描绘了未来资本主义的蓝图,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且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第四, 第四,外交上:
中国,封建皇帝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对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一无所知,对外闭关锁国,它不但妨碍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且它还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并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并且使封建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西欧,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西欧国家推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政策,他们大肆建立殖民地,掠夺原材料,甚至鼓励海盗抢劫,奴隶贸易,贩卖毒品等等, 不仅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本原始积累,而且还提供了广阔的世界市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第五, 第五,科技上:
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但没有质的飞跃,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所以被被称为“传统科学的晚霞”,法国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这一时期中国产生影响最大的科学成就主要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以及《徐霞客游记》等。中国科技集中于应用型的传统科技领域,主要采取总结的方法,对传统典籍、成就进行整理与经验总结,缺乏用逻辑方法进行理论概括和分析,仍然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西方,集中于理论的研究,采用实验方法,重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有力的冲击了封建思想,比如天文学革命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极大地冲击着天主教会的理论说教,起着解放人们思想的作用,并为先进技术的发明提供理论基础,所以被人们成为“近代科学的晨光”。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发现,西欧处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蓬勃发展时期,中国则处于封建社会逐渐衰落时期,并日益的保守和落后。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当世界潮流向资本主义发展的时候,明清时期的中国却固守在传统的成就上,并极力地维护就体制,抵制新潮流,可以说中国落后、西方先进的结果在明清时期已经埋下了种子,只等时机的到来才一决高下,胜利与惨败、荣光与屈辱再见分晓。
教学反思
试析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张宝生
明中叶以后,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并出现以自由劳动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这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在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织机,开设机房——手工工场,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机户就是早期资本家,机工是雇佣工人,两者已无人身依附关系。到了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手工工场进一步扩大,分工更加细密,雇工数量更多,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也增多了。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总趋势,不过它只是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发展也非常缓慢,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呢?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其原因进行探析。
首先,小农经济的阻碍。一方面,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正是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使得手工业品缺乏广阔的国内市场,极大地限制了商品经济,尤其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农民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农民承受着沉重赋税,频繁徭役,水旱灾害、疾病困扰,高利贷盘剥,时刻面临这贫困、破产流亡的威胁,这也充分说明了小农经济的脆弱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其次,地主和商人剥削来的钱财,往往用来买田置地。由于中国人的浓厚的土地情节,所以经常出现“以末致财,以本守之”的现象。这导致大量的资金被投入到土地之上,使得手工业生产缺乏充足的资金,影响扩大再生产。
第三,“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它开始于战国时的商鞅变法,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的安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明清两代统治者仍顽固延续,这不仅阻碍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这是造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落伍的历史原因之一。
第四,“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是指封建王朝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清初明令闭关锁国始自1656年。这一年清政府 发布了一道禁海令,又发布了一道迁海令。禁海令规定:“片帆不得下海”,“片帆不得出洋”。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的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疯狂,曾起到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但它更妨碍工商业的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并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农民无需购买商品,农民的贫困,又导致农民无力购买商品,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缺少国内市场。当商人大量的钱财被用来买田置地而不是去扩大再生产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遂缺少充足的资本。封建政府奉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不但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而且农业的强化将大量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之上,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又缺少充足的自由劳动力。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交往,严重阻碍了国际市场的开拓。这样,资本主义萌芽在缺少市场、资金、劳动力和国家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发展,也只能是这样的发展状态,那就是——缓慢。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只有消灭了封建制度这一最大的障碍,资本主义萌芽才能茁壮成长,否则,将无从发展。
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对中国是“祸”还是“福”?
张宝生
一直以来的观点认为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陷入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的深渊,中国人民从此在深受封建压迫的同时,又加上了西方列强的侵略,经济负担加重,政治压迫更深,总之,近代一切的苦难都来自于外国入侵者。这几乎成为所有中国人的共识,成为学界各种立论的基础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起始点。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鹤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但近代史学家蒋廷黻认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是从鸦片战争西方开始侵略中国之后就提出的问题,是由外侮所激发的救国之道,是中国通向世界的新纪元。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认为,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综上述观点可知,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是“祸”“福”并存。那么鸦片战争到底带给了中国什么样的“祸”与“福”呢?笔者就此简要分析如下:
首先是“祸”。
从政治上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虽然处在封建专制之下,但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以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从阶级关系上说,鸦片战争过程中的巨额开支,以及对英国的战争赔款,最终都加到人民头上。同时,贪官土豪的勒索和盘剥,导致本已尖锐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使中国社会动荡不已,使人民惨遭战火荼毒。
从经济上说,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中国一些乡村受到很大打击,许多小农破产,衣食无着,生活困苦。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经济附庸后带来的严重恶果。
其次是“福”。当然我们所说的“福”并非列强发自内心带来的福音,而是其侵略行为所产生的客观作用,从而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从外交上说,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通过开放,中国人的眼界日宽,思想亦愈丰富,清政府自欺欺人的愚民做法再也起不了作用,中国不再孤立于世界,而开始与世界融为一体,尽管是被动的接受,甚至还夹杂着屈辱。
从经济上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破坏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结构,使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衰落解体。自然经济的解体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从而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自然经济的解体从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是近代社会进步的表现。
从思想上说,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形成。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思想日益僵化,加上文字狱盛行,使得乾嘉学派的读书人埋首故纸堆,绝口不谈政治。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正是这股新思潮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对封建思想起到一定的冲击作用。
从社会生活上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中西交往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洋布、洋装、西餐、西式住宅的出现,使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茅海建先生说:“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完成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所以才会更多地关注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伤害。但值得思考是,今天我们再次回眸鸦片战争时,不但要反思战争为什么会爆发,更应该反思我们为什么会在天时、地利、人和占尽的情况下会一败涂地,所以,也许鸦片战争所带来的不一定全是灾难,是否还有进步的东西在其中?恐怕答案已不言自明。那么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到底是“祸”还是“福”呢?用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的叙述作答,“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反思一:三轮复习应正确对待模拟题
牛凤荣
进入高三复习后,各种各样的试卷、资料铺天盖地而来,特别是到最后,各地的交流试卷很多。对此,我觉得要有选择地利用,但不能依赖于外来试卷,更不能心存幻想,抱有侥幸心理,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使复习既浪费时间而又效率不高。对模拟题要进行再加工,在借鉴的基础上提高和升华,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复习的效率。
反思二:高三政治复习六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