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中事实论据的常用分析方法
毋庸置疑,议论文教学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头戏,从高一下学期学生就开始了议论文写作的训练。学生写作议论文时常用的论据有两类:一是理论论据,二是事实论据。在运用时,他们对理论论据的掌握比较到位,大都能用得恰到好处;但他们在运用事实论据时,会出现种种问题,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只叙述不议论,堆砌材料。下面就学生习作中这一常见的问题,谈一下如何对议论文中的事实论据进行分析。
先看学生作文中的一个例子: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里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这一事实论据中,举例不可谓不丰富:司马光、范仲淹、宋濂、梵高、高尔基、居里夫人,古今中外名人罗列;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少年时期贫困。最后一句话——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是本段的论点,但我们发现以上这些名人事例并不能证明这一论点,事实论据和论点之间缺少了必要的过渡,缺少了“他们不但没被贫困吓到,反而都经过个人奋斗摆脱贫困而成功”之类的语句,缺少了把这些名人事例的共同点抽象出来的理论性语句。这就是典型的堆砌材料,只叙不议的毛病,它会使文章显得理论色彩不足,深度不够,以致作文难以得到理想的分数。
针对这种问题,在作文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们两种分析事实论据的方法,灵活恰当地运用这两种方法,可以提高文章的理论分量,显示议论的深度,为文章增辉添色。
一是因果分析法。
所谓因果分析法,就是当所举出的事例出现某种结果时,结合文章的论点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方法。学生习作中的事例:
人要自立自强。第一季中国达人秀总冠军、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刘伟,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12岁学习游泳,15岁获得全国游泳冠军,却因皮肤病告别了游泳;16岁学习打字;19岁自学钢琴,仅用一年即可弹奏出相当于手弹钢琴7级水平的钢琴曲《梦中的婚礼》……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刘伟为什么能成为中国达人秀总冠军、2011年“感动中国”的人物?是因为他努力拼搏,用双脚撑起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因为自立自强,他感动了万千国人。因为自立自强,他收获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在上例中,用方框标示出来的语句是刘伟所取得的成就及对成功原因的追问,用横线标示出来的语句是作者结合论点分析的原因,是揭示刘伟之所以成功的较深层次的原因。这样以来,事实论据和论点之间就不再是剥离开来的两张皮,而是成了可以说服别人的强有力的论据了。
运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事实论据时,基本结构:事实论据+对结果的追问+原因(观点);写作时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句子模式可以借鉴,如:为什么这样?正是因为……才……;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为什么……因为……;正因为……所以……。借助这些模式,进而灵活运用它们,相信大家也能掌握对事实论据进行因果分析的方法。
二是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就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与观点相反的假设,并据以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
例子展示:
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 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
上例中,用方框标示出来的内容是对观点的反面假设,用横线标示出来的内容是反向假设后得出的与事实相反的结论以及由此例得来的观点。论据与观点结合的比较密切,说服力也比较强。
运用假设分析法的基本结构:事实材料+反向假设推论+结论(观点),如果叙述的是正面事例就从反面假设推论,如果叙述的是反面事例就从正面假设推论,切记不可用反。进行假设推理一般要用到的关联词:“如果没有……那么(哪里会有)……”;其他还有“如果……那么……”;“假使……那么……”;“倘若……就”;“试想……”等 。
在议论文写作中,事实论据的分析方法有多种,但这两种方法,掌握起来相对比较容易。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如果能熟练运用这两种分析方法,一定会让你的文章绽放理性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