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赵淑惠
这个暑假我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边读大脑不时闪现着我的一个个学生们,也像过电影一样闪现着我对他们的不良态度和错误的教育方式,以及我给家长们的谈话。有些后悔,又有些自责。读过以后,体会很深,总结如下:
一、对孩子要谨言慎行
成年人面对孩子的种种错误行为时,难免会以发火、批评、惩罚等方式来对待孩子。然而,却没有人意识到,我们这样的做法只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对于他们改正错误也许有一些帮助,但是可能离让孩子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却走得更远了。
在这本书中,这位妈妈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那么用心,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她对女儿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个个巧妙的方法来促进女儿的成长。当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便开始反思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犯下的一个个错误。开始为自己那么急躁的情绪而感到愧对孩子,而自责。同时更觉得自己知识与能力的贫乏和不足。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自责自己为什么当孩子没有专心听讲的时候要去那么严厉地批评孩子的不用心,总是做小动作,却没有反思自己的教学为什么没有能够把学生的眼球吸引过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你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对你所组织的活动感兴趣,那么他们又怎么不专心地听着你的讲解,跟着你思考呢?孩子不听讲,不能去怪罪孩子,首先怪罪的应该是老师自己,需要改进的应该是老师,而不是孩子。老师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喜欢你所教授的学科。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要让学校里的老师都去用兴趣来吸引学生,争取有更多的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
可是,想到这里,又会觉得自己之所以没有吸引来所有孩子的注意力,是因为自己的专业技能上的不足。感到自己在本学科的知识及教学能力上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了。自觉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
三、绝不可急功近利
家长和老师们很多不恰当教育行为都来自于急功近利的心理。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我提出一个要求之后,就一下子记住,不许再犯。如果再犯就会受到惩罚。可能孩子们会很快养成一个好习惯,但是他们之所以养成了习惯,并不是因为觉得这样的好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或生活有帮助,而仅仅是因为害怕受到老师的惩罚。这样的好习惯不是真正的好习惯。
我现在正在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我们班的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近来读的这些书,我想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引导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但是起初我的想法是只要让孩子们都去读书,他们的思维能力会在短期内得到提高。这又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现在读过这本书,我不再那样想。我觉得如果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受益的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自然而然地得来的就是孩子们学习能力及认识能力的提高。虽然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初衷不同,也就不会对孩子提出过分要求,这样才能让他们自由发展,也更好的发展。所以,我觉得,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不可以有急功近利的心态。
四、学习不是为了取得好成绩
学习为了什么?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说是为了让孩子考上好的中学,好大学,将来找到一个好工作,有了好收入,才会有好生活。说实在话,我在上学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只觉得如果不好好学习爸爸、妈妈会不高兴,自己会很长时间没有好日子过。所以那时候学习根本不是为了自己,只是为了家长,为了不受爸妈的训斥。现在,我不那么认为了。学习是因为我想。读书是为了解决我工作中的问题,因为喜欢。难怪在一次参加教师培训时一位老师说成年人的学习都是带有功利性的呢,确实如此。但是,我觉得应该让孩子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学习并不是为了得奖,为了考试得高分,为了考上更好的学习,而仅仅是因为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更加丰富,更加饱满,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结果就会让自己获得一种快乐和成就感。当然这不是仅凭说一说就可以的,但我真的不希望孩子们在成人的价值观里形成学习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认识。
五、老师凭什么要求别人尊敬自己?
记得那次在学校青年老师共同成长会上有个老师说:“做老师,你想让别人尊敬你,你得有让人尊敬的地方。”没错,看看现在家长的学历,有几个是不如自己的?再听听他们的经历,有谁不比自己的经历丰富?再想想,他们已经是为人父母6年多,即便他们没有经过教师培训,但他们已经在实践中经历了很多有关教育的事件,而且他们也肯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学习了不少育儿的知识。对孩子的了解也比我们做教师的要多。这样想来,我们没有什么可以为人家所尊敬的地方。
但是,孩子对老师是有着天然的尊敬感的。我想,这可能与家庭的教育有关系。没有一个家长会在最初孩子入学的时候对自己的孩子说老师的不是,没有一个父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尊敬自己的老师。如果家长有不尊敬自己的行为,我想首先应该反思的应该是我们自己。我们真的需要不断去学习,去学习教育的理论,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但让自己的教学上能够激起孩子的兴趣,更要在家长遇到教子问题时给予有效的帮助。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为人所尊敬的资本。
以上是我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一些认识和想法。我觉得这收获不仅仅是具体方法上的收获,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