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心”防线,河南青年志愿者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0-02-29 08:36:57浏览次数:4519
筑牢“心”防线,河南青年志愿者在行动
“听党话,跟党走。作为一名心理援助热心志愿者,我保证:遵守相关工作流程及伦理规范,用自己所学,尽力帮助每一位来电咨询者!”近日,河南省心理咨询中心热线员张磊通过微信视频,带领20余名志愿者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宣誓仪式,为河南省心理援助热线青年志愿者吹响了集结号。
疫情发生后,位于新乡市的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第一时间组建心理援助专家团队,通过全国24小时免费心理援助热线0373—7095888,开展心理援助活动,现在每天接到的咨询求助电话有50多个。求助者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大多因为不安或担心,压力过大、疲劳紧张而感到焦虑、恐惧、孤独。
“疫情面前,人们会产生恐慌情绪。适度的恐慌是有益的,有助于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但过度的恐慌有害,往往导致比事件危害本身更为严重的消极后果。”河南省心理救援医疗队队长、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院长王长虹告诉记者。
随着疫情的发展,河南省心理援助热线电话数量急剧增多,原有的5名专职接线员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热线援助的需求。
为此,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团委发布了致全院广大团员、青年关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倡议书《不忘初心展青年担当,牢记使命做最美青春逆行者》。1个多小时里,20余名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心理热线志愿者挺身而出,召之即来。
“人在情绪紧张、激动的时候,会出现焦虑情绪,这时血压呀、体温呀也会有所升高,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但是呢,有些人会出现过度的恐慌,他会反复去查新冠病毒的临床表现,然后会出现对号入座,感觉自己符合所有临床症状。” 心理援助热线志愿者张磊接到一个来自武汉王先生的电话,电话刚接通,对方就激动地说:“拨打老家的电话,听到老家人的声音,真好,真好!”
王先生家在河南,但长期在武汉工作,1月21日本可以搭乘动车返回河南老家过年,但是看到如此严峻的疫情,为了家人的健康,他还是选择了留在武汉,一个人呆在10平方米的宿舍里,每天通过手机和父母、妻儿视频通话,听到两岁的儿子一个劲地喊着爸爸,他心里感到极度空虚。
尤其是不断传来身边同事、朋友被确诊新冠肺炎,使他变得更加焦虑,自感乏力、甚至有时还会头晕、咳嗽、胸闷等症状。虽然他已经自我隔离16天了,但是焦虑、恐惧的情绪一点没有减轻,相反还持续加重。
针对这种情况,心理热线接线员首先对他这种主动隔离自己、为他人着想的做法给予赞赏,继而利用专业知识对其进行情绪舒缓和问题识别,认为其消极观念并不会引起行为上的风险,同时进行讲解新冠肺炎的有关知识。
通过热线援助,王先生露出了久未的笑声。“家乡人永远是你强有力的后盾,不管你在那里,我们始终都在一起。无论您心理有什么困惑,我们时刻等着你!”心理援助热线志愿者的一番话,温暖了千里之外的他。
一位来自北京的求助者,是高位截瘫的抑郁症患者,因为受到此次疫情的影响,抑郁情绪再次加重。心理援助热线志愿者在有效倾听之后,向他详细讲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我们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随后对其抑郁情绪加重情况给予了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经过了长达1个小时的电话交流,帮助这名求助者树立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
心理援助热线志愿者张溢涵说,现阶段接听电话的时间都比较长,有时候持续1个小时左右。更有的求助者是电话一接通就开始哭,一二十分钟也不停。但特殊时期,想着自己能为抗击疫情做点事就有一种成就感,所以就是再累心里也是高兴的!
上官大夫
据介绍,这批心理援助热线志愿者队伍中,有科室主任、有病房护士长;有共产党员,也有共青团员……他们白天有着自己的工作,在晚上6点下班后,又默默地走进心理援助热线办公室,守护着远方的来电,弘扬着“仁爱、人道、奉献、和谐”志愿精神,筑起了一道心理干预防线。(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胜昔 通讯员 段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