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

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

推荐——好学案要能化枯燥为乐趣

发布时间:2011-06-22 08:11:19浏览次数:4300

编者按

现在, 作为构建以生为本课堂的重要一环, 学案已普遍运用于教学中。学案要设计完善、运转良好, 就需要将教学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各个环节中, 不仅要扎实到位, 还要贴近学生。
而这样的要求, 就意味着一个艰辛而有趣的学案探究过程。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 有的学案在反复打磨中更加读懂了学生的心思, 有的学案在逐步改进中褪去了原有的青涩, 还有的学案在扫清困惑中明确了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尽管大家对学案一词有着不同的称呼,但相同的是,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化枯燥为乐趣。
 
 
学案应是课前预习的向导。学生利用学案自主预习,扫除基础学习中的障碍,发现重点、难点。学案应是课堂学习的平台。教师要充分利用预习成果, 在课堂上选择切入口, 设计最佳的教学思路, 提供最及时的提醒。学案应是课后学习的推进器,将课堂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将课内的思考延伸、升华为课外的思考,并及时反馈和展示。
■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陈红梅
 
 
设计学案时, 可以按目标设计问题, 使学习目标问题化。可以先不预先告知学生学习目标, 让目标隐含在设计的背后“垂帘听政”。比如, 把某个学习目标改为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为: “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 在课后, 还可以通过“学习小结”, 让学习目标建构进学生的心智结构之中。这样, 学习才是有效的。
■甘肃省正宁县第三中学 苏发元
 
学案不光是课堂知识的汇总, 更是师生交流的舞台。我将此前学案中的“教师寄语”改名为“点拨、反馈”和“课后反思”,让学生学完后填写反思。可以写本节的收获、见解、疑问,也可以默写本节知识点。“点拨、反馈”部分由老师课前写改成了课后写,有的是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 有的是对遇到困难的学生适时给予引导。
■山东省陵县一中附中 耿俊双
 
学案不是题案,更不是教案。刚开始设计学案时,我只是罗列了些题目,学案被弄成了题案,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为了便于课堂教学, 我把上课的内容也印在了学案上, 结果学案又成了教案。而学生在拿到学案后,就开始了自主学习。这时,学案就是学生的指导教师,学生通过它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重点,并自觉地进入预习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高新区濠头中学 沙玉伟
 
教师可以尝试学案留白, 在学案设计时把部分环节或内容的设计权利和空间预留给学生, 避免学案太过精细化而“绑架” 学生的可能性, 追求师生共同设计、完善学案, 最终形成不同的个性化学案, 教学相长。学生在学习前拿到了不完整的学案后, 学案设计的完成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最终形成融入学生特色的个性化学案。
■山东省济南市 杜广平
 
 
找到学案设计的逻辑原点
从一定意义上说,学案是属于学生的,逻辑起点应该在学生。要将学生的思考引向身边事,让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动力;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知识的海洋,靠学习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征等设计的,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知识建构而编制的,供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学习方案。学案应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那么,怎样设计才能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呢?
属于学生
【片断1】在执教《心忧天下向往和平》(苏人版九年级第11课)一课时,我设计了自学导航任务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两个层次:知识学习与情感体验的拓展。学案中,我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将一战、二战及其后的战争在耗时、参战国家数、波及人数、伤亡人数、战争费用等方面的信息填在表格中。然后,指导学生思考:从这些数字中我发现了什么?再在指导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归类、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指向学生情感体验的问题:除了以上数字外,还有哪些让你感到震撼的内容,你有怎样的发现和联想?
【感悟】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自学方案。它摒弃了以往教师备课时忽视学生的做法,更加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属于学生的,逻辑起点应该在学生。该例中,教师针对两个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的两类问题,无论是针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还是针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唤醒,都不是从被动接受书本知识或现成答案的基础上提出的,而是引导学生发现枯燥数字背后的人的世界,通过已有知识经验的有效迁移,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去体会,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灾难,增强对和平的热爱。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教材中的儿童和自己的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联系。
适合学生
【片断2】随着下课铃声响起,《伟大的基本路线》(苏人版九年级第8课)一课的第一次试讲黯然结束。学生在课堂上光完成学案的第一题就用了10分钟。”“学生找不到经济快速发展的奥秘”“选取的学习材料远离学生生活实际。”“补充材料学生根本没时间看。听课老师交流着课堂观察情况。课后反思时,我首先思考的是学案编制的依据。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于学生而言显得抽象枯燥,学生很难感兴趣。因此,我设计了第二份学案,信心十足地进入课堂。修改后的学案以调查家庭收入增长情况为切入点,过渡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而自然引导学生主动探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学生们兴趣盎然,对照着表格的条目快速找出了相关问题的答案,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地,那些平时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参与了进来。
【感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问题的解决并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结论,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方位落实三维目标。因而,教学主题的学习要将学生的思考引向身边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发现存在的问题,产生新的学习动力;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知识的海洋,靠知识的学习解决更多的困惑,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形成更多的方法技巧;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无限发展的空间,形成善于捕捉发展中问题的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
激励学生
【片断3】在执教《融入民族文化》(苏人版九年级第2课)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家乡传统文化资源的社会调查活动。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实践反馈。反馈方式有四种:一是问卷调查,反馈学生的兴趣、情感体验以及对活动的建议、要求等;二是学生撰写的实践心得、报告小论文等;三是活动总结,由教师全面总结活动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便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四是成果展示,比如实践活动照片、展览、录相展播、实践报告评奖等。这种面向全校师生的反馈形式让学生富有成就感,进一步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乡土实践的实效,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感悟】评价是锦上添花,是画龙点睛。评价和学案的完美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围绕学案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索。教师要巧妙地穿针引线,可以做学生的参谋者和协作者,还可以做协调者和解释者。我设计了这样一份能体验
成功的学案,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对于学生的展示,要给予及时的、实事求是的评价,特别是对于不太完善甚至错误的答案,要多用一些时间进行订正和探讨,从而帮助学生学得更好。
 
 
学案路漫漫当上下求索
■山东省济南市万德镇东侯小学于飞
上学期开始,我加入到了我镇“自主合作,导学练案一体化”的运用中,希望以此为切入点,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刚开始使用导学练案时, 我一头雾水, 感觉教学进行得很慢, 学生还总把 学案弄丢, 自己有些着急。导学练案的 使用必须以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基础, 而 这一点正是学生欠缺的。即使再三强调 自主学习中的很多内容、注意事项, 学 生还是弄得乱七八糟。后来, 通过与其 他教师交流, 我发现原因在于自己太急 于求成了。渐渐的, 我开始正确看待师 生在使用导学练案中出现的问题。我还有机会参观了全镇其他学校,着重看了各学校的导学练案运用情况,收获颇深。
一年过去了,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交流,我逐渐适应了这样的教学过程,也有了许多收获和思考:
充分利用导学案和学生特点。语文学科强调积累。除了要把已设计好的导学案运用好外,学生还要在学习课文时在导学案背面写上自己在本课积累的生字、新词和佳句。学生们根据自己情况写得很认真,收益很大。对于这些字词句,我批阅一半学生的,剩下的让学生按小组互相批阅。学生们主动帮同学找错字,督促他们改正,还能在这个过程中看到导学练案做得好的同学到底好在哪儿。
舍得花时间指导学生学会用导学练案。刚开始时,我直接让学生用导学案,偶尔强调一下使用方法,但多数学生转眼就忘,效果很差。后来,我明白一定要系统地拿出时间指导学生用好导学案,让他们少走弯路,并且坚持下去。
导学练案的设计语言要通俗易懂。我们使用的早期学案上会出现一些专业术语,比如“逻辑思维能力”、“层级训练”等。实践证明,三到六年级的学生理解不了这样的词语。于是,通俗易懂、简洁、鼓励性的语言出现在了我们之后的学案上。生动、具体、形象的东西,小学生才能很快
要多方动员。为保证效果接受。,预习时,我们号召家长积极参与辅导、检查;上课时,教师要精心,学生要专心;复习、查漏补缺时,组长要用心。
当然,实践和思考之后,我也有很多困惑,并在困惑中寻找更清楚的路径。
如何真正达到高效课堂。我是初次接触导学练案,所任教的四、五年级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时也有些不适应,感觉被它牵着鼻子走。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师生只是想着去完成上面的任务,而不能从宏观上将所教内容和导学案融会贯通起来。
怎样充分发挥小组作用。导学练案使用应该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有的学生基础差,使得有的小组只有组长在唱独角戏,其他学生不会踊跃表达、参与,似乎把任务都留给了组长。
长期使用导学案,是否仅是中高年级师生的事。目前,我校导学案的推行主要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数两科,而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需要衔接。如果到了三年级时来个急转弯,开始使用导学案,师生可能都会不习惯、有困难。因此,有必要提前做好衔接、渗透工作。
如何从导学案中对学生是否达到了三维目标进行准确、快速地评价。比如,字词方面,学生通过预习、查阅工具书明白了字音字义,教师可能就不会在具体的语境中再次进行点拨。而此时,教师需要得到来自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是否真的学会了。
把握好教师导的“度”的问题。语文课上,怎样做到使用导学案、朗读及其他点拨、讲授都不耽误,做到不顾此失彼,需要我们继续思考和实践。可见,导学练案的使用环环相扣,需要各年级各学科教师通力配合。
 
 
这样使用学案要不得
     河南省新郑市第三中学 贾会彬
我曾观察过一所学校推行的学案教学法, 发现他们的学案其实就是教案的浓缩, 是教案上所有问题的大搬家。而且, 该校要求每一个类型课(包括新授课和专题复习课) 的教学流程都是: 首先学生做学案, 半节课后学生讨论不懂的地方,最后教师进行简要的讲评。
我认为,这种使用学案的做法有待商榷, 因为它损害了学科的教学艺术和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教授新课时,这种学案教学的做法使新授课变成了讲评课,文本之美也不复存在。教师的任务只是讲评学生不懂的试题,一节节课堂变得千课一面,没有个性和创新。功利化的学案使我们追求的教学艺术也荡然无存, 语文课堂变成了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课堂。没有诵读,没有语言的品味,没有情感的熏陶,七宝楼台被拆碎成片断,一篇篇美文被肢解成一道道直指考点的试题。
这样使用学案, 使新授课和专题复习课变得预设有余, 生成不足。一方面, 课堂的所有问题已经展示在学案上, 而教学又紧紧围绕这些问题来展开, 因此, 课堂总是按预设的道路前进, 缺少了临时生成的激情和惊喜, 课堂显得非常机械。另一方面, 由于学案事先已被学生做完, 有心的教师对学生的各种失误已经了然于胸, 并已经想好对策。这对于一节讲评课来说至关重要, 但对于一节新授课来说则未必是好事。这样的课堂缺乏了对教师教学机智的需求和挑战, 教师只要在课前准备好学案以及答案就足够了。这样的课堂也不需要教师的步步点拨, 依照考点找原因就行了。长此以往, 教师的教学能力将会不进反退。
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在语文新授课上正确使用学案呢? 我们不妨变学案为“预习学案” 和“拓展阅读学案”。
先说说“预习学案”的使用。有一些问题是为解决课堂重点问题作铺垫,必不可少,但若放在课堂上思考阅读又影响了品析重点的时间。我们不妨把这些问题作为预习题,放到学案中,题量控制在15分钟之内。这样一来, 我们既利用学案节省了课堂时间, 又让课堂有了不可预知的生成空间, 为师生能力的锻炼和展示提供了足够大的舞台。比如一位教师讲《记叙文开头》一节,在预习学案时展示了两个记叙文开头———一个是开门见山的, 一个是绕了一大圈才切入叙事的。学案问题是:“你更喜欢哪一个开头?为什么?请修改你不喜欢的开头。”学生们都喜欢开门见山的开头, 但在修改另一个开头时却又不能很好地修改到位。针对学生知道但不会运用的情况, 这位教师分类解读了开门见山的种类, 以学案的预习问题为引子,指出学生的失误,再归纳这种开头方式的种类,效果不错。
再说说“拓展阅读学案”。有时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教师会在新课后推荐学生读一些好文章,但学生常常没有时间或条件去读。因此,我们不妨把这些文章统一印在学案上, 形成“拓展阅读学案”,发给学生。这样一来, 让学生阅读的目的就容易达到了。比如一位教师在讲完《小狗包弟》后,向学生推荐了另外两篇文章, 并印出了文章节选。学生们阅读后就对相关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
 
 
要展现高度宽度与深度
学案要紧扣课标和教材要求,而不是只围绕考点、题型来编写
现在的学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些学案都把教材转变为学材,把知识转变为问题,把知识构建当作目标,让学生自主预习教材知识。不过,我们也发现,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出现了某些偏差,学案缺乏应有的高度、宽度与深度。
首先,学案要紧扣课标和教材要求的高度,不要平视考点、只围绕考试要求编写。学案应依据教材和课标编写,但不少教师为了多快好省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分数效益,往往依据《考试说明》中的考点内容编写学案,至于教材和课标规定的其他非考点内容,也就忽略了。
有的教师甚至根据《考试说明》中的了解、说明、应用等不同能级要求,把本应由学生体验的推导过程省略。这些做法的好处是省时、直达,但缺点也显而易见。一方面,教材知识有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而人为地选取其中的部分内容而不教其他内容,学生就只能掌握片言只语,无法纵览知识的全貌,更不能实现知识之间的纵贯横连。另一方面,学生无法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思考,无法真正掌握其中的科学方法。
因此,教师应该把编写学案的基点放在课标和教材上。诚然,紧扣考试的学案有利于帮助学生尽快聚焦考点,但这样的学案在考试之外又有多大的价值?如果我们自觉地站在课标与教材内容的角度、从学生发展的容,进而转化成生活中的认知。
其次,学案要展现三维目标的宽度,不要脱离灵魂只围绕知识目标编写。学案的灵魂即学案所蕴含的思想与价值取向。知识目标固然是编写学案时应关注的重要方面,但学案不能只关注知识目标,否则学案就成了教材知识的练习册。这种缺少情感、态度、价值观引领的学案,失去了应有的灵魂,不具有思想性和可读性,很难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要立足三维目标展开教学。一方面,学案的内容除体现教材和课标要求外,还应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如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感受等。另一方面,关注现实生活及学生生命成长问题,如财富观、价值观、人生理想等。
再其次,学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深度不要一味地求精求细、只盯着问题类型编写。不少教师在编写学案时会把一个问题可能出现的类型、走向细分地非常小、非常具体,同类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都尽力兼顾、概括完整。学生只要记住了特定类型,学会模仿套用,考试时就不用发愁。事实上,教师概括的程式化套路虽然带给了学生解题的速度和能力,却剥夺了学生的探索、归纳、体会的过程,学案也就只剩下应试价值了。
编写学案时,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思考、感悟,把问题的产生、演变过程放给学生去探究。教师要灵巧地捕捉各种意外,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反思、检视和欣赏自我,实现学、思、疑、问的结合。学习过程也就是慧眼识契机曲终蕴余韵的过程了。
从课标和教材的高度去编写学案,学案才不会偏离整体的教育方向;展现三维目标的宽度,学案才会给人以绿色的生命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深度与广度,学案才能成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平台。
 
 
学案教学助农村娃不再胆怯
■贵州省普安县楼下小学李宁
20年前,刚跨出师范学院的大门,我来到了一所地处农村的民办小学教书。学校里多是些民办代课教师,他们淳朴、热情,教学也很勤恳。
刚开始,我在教学中比较注重技巧。比如,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时的兴趣不高,能力不强,甚至在传统的“包办教学”中养成了不爱问、不想问、也不知道要问什么的习惯,还形成了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思想。为此,我开始尝试学案教学。
学案是一个相对于教案的概念,但两者具有不同的含义。教案强调的是“教”,学案强调的是“学”。我在编写教案的同时也设计学案。编写学案并不容易。那时,一些老师还不习惯学案,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在学案设计上,我尽量尊重学生,贴近学生特点。我知道农村学生胆怯、怕问,就设置一些设问、疑问、反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学案的内容上,我尽量做到学案不偏离课本,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以及重点、难点等展开。村里没有电脑,我就用镇上的家用电脑写好后自费打印,分发给学生。
在推行学案的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的时间相对少了,更多的时候是让学生去学。可有些老师却认为我在偷懒,认为我在教学中不愿意吃苦,不愿为农村孩子花费精力。我别提有多委屈了。还好,我看到那些过去胆怯怕问的孩子逐渐变得积极主动了,敢说敢问,敢想敢做,我才坚定了持续推行的决心,没有动摇。

随着学生的成绩逐步提高,我很快又得到了村民、老师的理解和认可。我认为,学案的导入,不仅使这些农村孩子克服了他们的一大弱点———胆怯怕问,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内容,减少了教材阅读和作业中的困难,使他们能准确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让当时初涉教育的我知道学生理解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不理解什么、存在什么问题和困难等,从而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教学效率也得到提高。

联系我们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06007185号
TOP
网站首页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