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

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

【最年轻正高级教师】若没有教研,我将会怎样?(深度好文)

发布时间:2018-02-07 03:56:36浏览次数:5295

 编者按:很多人认为教育科研并非是教育教学的必需品,充其量只是个附属品,因为教育科研无法直接创造升学价值,学生考出的分数究竟多少归结为教育科研的作用,的确无法量化。因此,在很多地区与学校,教育科研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地位。一辈子没写过一篇论文、没搞个一个课题研究的老师比比皆是。没有教育科研,照样能创造升学奇迹。在这个唯分数论英雄,唯升学率论成败的大环境下,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的处境堪忧。

幸好还有不少心怀梦想的默默耕耘者坚守教研园地,浙江省象山县第二中学的吕增锋老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向我们阐释了教育科研的真正价值。教育科研虽然不能直接创造分数,但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育质量。如果离开了教育科研,一个教师的职业命运究竟会如何?本文做了具体的假设推演,文中说“学生成绩上去了,但教师却没得到应有的专业发展,这是教育的不幸”。教师不是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而是智慧的启迪者、创造者。只有教师的专业得到了发展,教育才能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深圳高级中学 黄元华)
 
 
在外人看来,我不断地创造着象山县第二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记录:首个以一级教师身份评上县学科骨干教师、首个土生土长的宁波市学科骨干教师、第一位入选宁波市领军拔尖技术人才与智慧教育讲师团的教师,而今又成为了全县首个、全市最年轻的浙江省数学正高级教师。作为一个教育基础薄弱的农村高中,教师的个人发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的确让人感到有点“逆天”,但别人不知道的是我还同时创造了多项教育科研的记录:专业论文发表近百篇,超过三分之一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这在全市都是位于前列;课题获得省一等奖,填补了学校的历史空白;每年都有课题研究成果,连续多次获得市一等奖,这在全市都罕见;组织教师开发微课超过500个,全市找不到第二家。毫不夸张地说我的专业发展首要归功于教育科研,是不断提升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我的专业发展。可能马上会有人质疑:“教育科研真有这么大的能量”?现在,我就结合具体的情景给大家描述一下“如果缺失了教育科研,我的教书生涯会变成什么样子”。
 
镜头一:面向“差生”的课堂
上课铃响起,学生分小组围在一起,组长负责校对学案,遇到分歧,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对个别学生开展辅导;讨论结束后,每组轮流选派代表对课前分配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展示;对于讲解错误或者不完善的地方,教师组织其他学生进行纠正补充,同时对展示的学生进行评价打分;展示完毕后,进入当场检测环节,通过练习落实课堂目标;下课铃响起,教师布置下一课的预习任务……
上面呈现的是我校“三自主”课堂教学的场景,所谓的“三自主”教学就是课前学生自主预习学案、课内自主探讨交流、课后自主训练提升。这个场景大家很熟悉,没错就是著名的“先学后教”。为什么要“先学后教”,原因是学生的基础实在太差,别人是讲一遍多数学生能听懂,我们是讲十遍多数学生还是听不懂。一直沿袭下来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套路面对日益下降的生源质量所能发挥的功效越来越弱。一个重病缠身人,总是给他打抗生素,就会产生耐药性,学生也是如此,从小学到高中,一成不变的“教师讲,学生听”,时间久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厌倦,而这部分学生就沦为了“差生”。因此,2007年我组织备课组同仁一起尝试“先学后教”,没有专家指导,更没有外出考察学习,完全凭着自己对教学研究的一份热爱,竟然摸索成功了。教学效果得到大幅提升,当年学生的成绩更是创造了多年未有的辉煌。现在,“三自主”教学模式已经成了我校的一个特色,“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也已深入人心,相关的课题获得了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这也是我首次在课题研究上获得的荣誉。
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不进行教学研究,不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我会如何教这群基础不好的学生呢?
场景1:讲十遍听不懂,我就讲个二十遍、三十遍……,这样总会有起色的。理论上似乎可以,但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有这么多课时吗?再说,学生听着不烦,听着不累吗?
场景2:拼命的在课外辅导学生。一个个叫到办公室来,给我做题;一遍遍的指导,一遍遍的练。这是最原始的招数,但有多少老师有这样的精力?时间都花在数学上了,其它课怎么办?
场景3:“数学是做出来的”,那就拼命的布置作业,课内损失作业补。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一个劲的发练习让学生做,除了逼学生去抄作业还能有什么用?
上面的情况算是好的,更糟糕的结果是,黔驴技穷后,我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彻底心灰意冷,要么想着早点脱离苦海找所生源好的学校,要么只顾完成自己的讲课任务,至于有多少学生在听,多少学生在睡觉就听之任之了。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我的专业发展的前景就非常黯淡了,充其量就是一个“负责的,任劳任怨的”教书匠,由于疲于应付教学的困境也就根本没有时间思考自己的专业发展,最后能否评上职称都成问题。经常听到某些“神校”的奇谈怪论:“我们学校很少有高级教师,更没有什么名师、特级教师,照样有很多学生能考进清华北大”。这没什么好吹嘘的,无非是你的学生优秀,要不你换批学生试试?富士康的一线工人,学历基本上没超过高中水平,照样可以拼装出精密的苹果手机,没什么神奇的,因为零部件都是现成的,每人只需承担一个简单的工序就行,你让他们搞研发试试?都说“教学相长”,一个学校如果学生考好了,而教师的专业却没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教育的不幸。
 
 
镜头二:示范课定位与演绎
为何以10为底的对数称作为“常用对数”?
……
容易发现以10的正整数幂的常用对数值等于真数里0的个数;10的负整数幂的常用对数值是一个负数,它的绝对值等于小数点后面的位数……
上述两个运算性质是以10为底的对数多特有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正式这两个性质加快了运算速度……
为何以e为底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
……
假设小明初始的学习水平为1,年进步幅度为100%,那么1年后的小明学习水平是多少?
(1)若小明半年进步一次,计算一年后的学习水平?
(2)若小明一季度进步一次,计算一年后的学习水平?
(3)若小明每个月进步一次、每天进步一次、每小时进步一次、每秒钟进步一次……,计算一年后的学习水平?
(4)通过上述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
对联:“提升运算效率舍常用对数其谁,揭示世界规律非自然对数莫属”;横批:“爱你没商量”。
上面是我在“浙派名师暨象山县名师高端研修班”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的教学过程摘录。接到上课任务的确有点压力,并不是担心课上不好,而是要思考如何让听课的老师也能有新的收获。因此,上课的选题就显得很重要,有哪些知识是学生不知道、一般的老师也是不清楚的或者说容易忽视的。选题并没有让我纠结很久,这要得益于我前期研究的一个课题“高中数学概念溯源教学的探索”。此课题旨在通过研究高中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然后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以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以课题研究的成果为基础,一堂既洋溢着浓厚的历史韵味,又包含较高思维含量的“探秘对数——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新鲜出炉。不出所料,教学反响出奇的好,不仅学生收获颇多,很多教师表示这是他们从教以来听过的最具“特色”的课,很多知识他们也是第一次接触。
如果我没有开展“溯源”课题的研究,不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这堂课会怎样上呢?
选题就是大问题。到底是新课还是上复习课呢?复习课就是解题练习,上不出花样,果断选择上新课。但到底上什么内容的呢?上比较经典的内容,约定成俗的套路,这样简单。但总要有新意吧?百度上去下载课件,拼凑一下;“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情境创设上加点新的东西进去,比如,加点数学史、加点生活化的元素;把问题中的地名也换换,比如“上海到北京……”,把它换成“象山到石浦……”,这样就“接地气”……一堂课好不容易打造好,看似有新意,实则只是表面上的光鲜。“你的课为什么这样上,是基于怎样考虑的?”你能答的出来吗?这算是“用心”的表现,如果我不用心,打着“常态课就是最好”的幌子随便一上,那才是误人子弟。按照这样的做法,我顶多是个“庸师”,跟现实中的“庸医”一样。其实,上课是一件很严谨的事,判定一节数学课好坏的标准并非是形式上的东西,而是在于教学过程中有没有凸显数学的本质,即要教学中不仅要解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更关键的是揭示“知何由以知其所以然”。
 
头三:不打无准备之仗
对于农村学校的多数老师来说,评上高级就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我们学校很多老师之所以没有评上高级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两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至少在10年前是这样的。自从评上一级那一刻,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发表两篇像样的论文。由于不知道论文的写作套路,一整天也憋不出几个字,很多时候想放弃,但又不甘心,不就是论文嘛,其他人可以写出来,我为何不行。硬着头皮继续写,总算写出了几篇,可投稿后却石沉大海……继续写,继续投稿……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是幸运的一年,一下子有三篇论文发表了,其中一篇竟然在“中数参”上发表。
论文为我提供了参评高级的资格,接下去还要应对考试与说课。考试内容包含了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所谓的专业知识说白了就是解题,这么多年面对的都是基础不好的学生,自己的解题能力必然退化严重,不过题目是做出来的,高考卷、模拟卷每天做就行了;教育教学理论就是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相关的知识,知识面摊的很大,好在所占的分数比值不高,只需抓重点就行,结合网上题库进行训练,短时间内也可以有所斩获。最困难的要数说课,从来没有经历过说课,更不知道如何才能说出精彩,怎么办?说课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课堂教学的“浓缩”,而课堂教学的成败依赖于教学设计;从教学设计我又想到了教材分析、教学案例。数学期刊杂志上不是有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吗?我开始在各种数学期刊上搜集关于高中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材解读的文章,然后博采众长加以整合就形成自己的说课方案。就这样不断的整理,每节课如何“说”也清晰起来了,并且积累了一手非常有价值的原始素材。要做好以上这些,需要花费时间去准备,“笨鸟先飞”,我提前四年思考如何写论文,提前两年准备说课,提前一年进行解题训练,提前半年准备理论知识。由于准备充分,我的职称晋升之路就很顺利,而且每评一次职称,就经历一次全面系统的学习过程,若干次后,我的数学专业水平得到巨大提升,看问题的视角也变得更加精准。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难免存在专业素养缺陷与理论知识不完备的遗憾,但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去弥补,如何去改变。改变并非易事,需要较强的科研意识来引领,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充电”。那么,如果我不具备这样的科研意识,我会怎样呢?
困境1:由于不会写论文,高级职称成为奢望。教了几十年书,论文一篇也写不出来,这样的老师比比皆是。虽然现在评职称论文要求有所下降,没有论文还是不行。
困境2:不是论文没弄好,就是考试没考好,或者说课没过关,总是出差错,评了N次还是没评上或者最后总算评上了,头发却白了。
困境3:看着周围没有评上高级的人比比皆是,也不想吃这份苦,随波逐流混日子算了……
很多人一直对教育科研存有偏见,认为教育科研就是写论文、做课题,与“实打实”的课堂教学无多大关系,似乎就是为了“装点门面”,为了“沽名钓誉”。其实并不然,我认为教育科研的本质就是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一种有效路径,论文是对教学内容的反思,课题是对教育问题及现象的反思。因此,它最大的价值并不是说“写多少篇论文,做多少个课题”,而是在于让教师形成一种教学反思的意识,即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意识让教师的教育心态更加平和,面临教学困境也不会沮丧;教育科研意识让教师的教育思维更加理性,遭遇教学难题会想办法克服;教育科研意识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不敢想象,缺失“教育科研”意识的我会是怎么一个样子,我只会更加激情的拥抱教育科研。
联系我们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06007185号
TOP
网站首页免费咨询